苏轼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中被自然抛弃的才子为什么他会成为弃儿
在那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就像一首悠扬的诗篇,在时间长河中回响。66历史网小编带你穿梭于苏轼这位才子的一生,那是如何在自然和人间的风雨中成长。
1057年的嘉佑元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苏洵携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踏上了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之路。那时,文坛泰斗欧阳修担任主考官,小试官梅尧臣则是诗坛大将。在他们眼前,一位名叫苏轼的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豪迈的心性,让他们惊叹不已。欧阳修曾赞誉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京城,每当有新作品问世,都会让人们争相传阅。
然而,这份荣耀并没有持续太久。母亲病故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梦想。他随父亲一起奔丧,并在1061年再次回到京城。这一次,他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位。在治平二年的时候,他进入朝廷担任登闻鼓院的事务。当时英宗即将登基,他原本计划让苏轼进翰林院,但宰相韩琦阻挠说:“苏轼虽才华横溢,将来有待培养,但若突然重用恐怕连累他。”
尽管如此,当父亲去世后,守孝三年之后,苏轼再次回到京城,只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二十岁时那个“和平世界”。1071年,他上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问题,被视为反对,便遭到迫害。他请求出京任职,在地方上推行改革,不仅政绩显著,而且还写下了《湖州谢表》,但却被误解,最终卷入“乌台诗案”,差点儿命运悲惨结束。
出狱后的 苏 轸 在黄州无权地位低微,却仍然创作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绝唱。在1084年至1085年之间,又历经多番起伏,最终成为宋哲宗时代重新启用的司马光所信任的人物。但就在1189年的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期间,即便是在政治上的纷扰与困境中,他依然以治理河道、疏通淤泥、修建堤坝等方式,为百姓造福。而最终,在1100年的大赦令中,被追封为太师,其词章艺术取得了非凡成就,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同那壮丽而又复杂的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辰,在宇宙的大海里闪烁着光芒,而那些星辰背后的故事,则是我们共同探索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