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风雨中人如两脚羊被世变吞噬
在中国古代的乱世中,人被迫成为“两脚羊”,在饥饿和绝望中成为他人的食物。唐朝风雨中的故事,纪晓岚笔下的《菜人》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崇祯末年的河南和山东,一场蝗灾与旱灾导致粮食短缺,人们不仅吃上了草根树皮,还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人吃人的现象。
当时,有妇女、儿童被绑架到市场上卖做“菜人”,屠户们购买后宰杀出售,就像牛羊一样。一个年轻的姓周的人,在河北献县的一家饭店里听闻这一切,他买下了一名健全女子回家做妻子,而另一人因流血而无法生存,最终只能用刀结束她的生命。
这样的血腥文字虽然只是笔记体故事,但它反映出漫长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的吃人现象。学者摩罗在其著作《因幸福而哭泣》中探讨过类似主题,以同类为食的情形频繁出现在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之中。
宋代诗人庄绰在《鸡肋编》一书中提到:“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那时期的人肉价格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称呼,如“饶把火”、“下羹羊”、“和骨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提及过这种情况:“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黄巢农民起义也是以此为手段之一,即使是僖宗时代,也有记载指出起义军将俘虏活埋并作为粮食,这种残忍的手段令人发指。
这些史料展示了生存于恐怖时代或乱世的人们如何沦为弱势群体,最终成了同类的食物。在大饥荒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失去尊严与价值观念,而那些悲剧人物,他们最终只能默默接受命运赐予他们的地位——成为另一只“两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