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应该如何评价海瑞

应该如何评价海瑞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是个“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素有“海青天”之称,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海瑞,明朝里又一个响亮的名字,特别是后来被重新定义之后。这是一个不被多数人喜欢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大家都苟且,就你较真,没法相处。这是一个苟且世界里不苟且的人,即使没有诗和远方,穿着粗布衣服吃着青菜,也不苟且。因为高层要找一个不怕死的人去淳安县,做博弈的坚实棋子,海瑞被选中,慨然赴任。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开始就是棋子,但既然上了棋盘,即使是个卒,也坚实的向前,谁说卒不能将你的军呢?别象棋子不当回事,再小的棋子也可以有个强大的宇宙,海瑞就有着一个强大的小宇宙。

海瑞在民间一直是清廉官员形象的代表,正所谓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但历朝历代因为统治的需要,对于历史人物往往会进行后期加工,所以坊间传闻容易脸谱化、简单化,历史中真实的海瑞更绝非像我们印象中的那般简单,海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海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海瑞生活在明代由盛转衰之时,历经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由于最高统治者或沉溺于酒色,或迷信于道术而对朝廷政务是不闻不问,致使朝纲混乱,吏治败坏,贿赂横行,污吏充斥在朝廷内外,百姓们似乎置身于一派黑暗腐朽的社会当中。海瑞以其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清官,海瑞为人生性正直,清明、廉洁。海瑞一生担任过浙江淳安县县令、江西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金都御史等等,在每一任上,他都力主公正,无论官民,凡是有违大明律例者则将会是必究无疑。他既倡导官吏治民,也允许百姓反过来告官。毕竟不是所有的官都是正直的官,这一举动明显能够为百姓洗刷冤屈。

海瑞对污吏也是极其恨之入骨,并极力倡导廉洁奉公,而且他还从自我开始做起来表率同僚。他一生为官的准则是"俸外丝毫不取",不仅没有向百姓横加滥征,中饱私囊,而且对下级官僚们的主动投献也是拒之门外,甚至连经过朝廷认可的所谓也革除了。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他除了俭朴之外,还自食其力而广开财路。

海瑞的俭朴是世人尽知的,他自己过生日,海瑞仅只买了二斤肉,被官场上传为笑柄;海瑞的棉被也是多年不换,破了之后就到邻县找人去修补,虽然这一方面受到百姓的称赞,但他也因此而被一些官僚讥笑;海瑞的官服只有上朝理事或拜见他时穿,而且多年不易。有一次进京述职穿的仍然是五、六年以前的,这也使旧吏部的官员们为之感动。

明代是官员俸禄最低的时期。按照吴思《潜规则》里的换算,明代一个县太爷的月薪,只有1130元人民币。这点钱,要赡养父母,供养妻儿,周济亲友,置办产业,还要养几个办事人。另外,当时官员朝觐、调差、上任,朝廷是不出路费的,得自己想办法。何况还有请长官门房代为通报的"门敬",送给长官跟班的"跟敬",走马上任之前酬谢京官、打发亲朋的"别敬"等等。

如此困难之际,海瑞没有向属僚或百姓伸手,而是凭借自己动手去创造财富。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开垦了一块菜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劳作而弥补了衣食的不足,这在中国古代官僚中是实属罕见的。"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事治安事"。海瑞的《治安疏》可谓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封奏疏,为他树立了天下第一直臣的名号,不过也几乎让他走进地狱。

海瑞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以至于在临终之际伴随他的一直是生活窘困甚至一直到死后。他竟然连殡葬费用都还得靠朋友们来资助;海瑞奉行的宗旨是为官一日则必然会尽责一天,身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他是想方设法去为百姓谋福祉。他还针对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赋役不均的现象,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重新清算土地,并且还根据土地多少确定赋税徭役的高低,这也就防止了土地多而赋役少的弊病,减轻了大多数百姓的负担。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海瑞对水利事业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任应天的巡抚期间,他组织民众用五十六天的时间疏通了吴淞江,又用了三十天的时间疏浚了白茆河,解除了水利祸害,继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情况说明海瑞为政清廉,他无愧于清官之名。在当时的那个污吏横行的时代,海瑞不仅仅不去追波逐流,趋炎附势,相反却是逆流而上,同污吏进行了一番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在担任淳安知县之时,听闻当时正为朝廷宰相的严嵩的都御史鄢懋卿,借巡查盐政之机四处搜刮民膏,勒索钱财。当这位污吏派人传令海瑞准备大礼迎接,厚礼进纳之时。海瑞回了他"素性俭朴,不喜逢迎"八个字,致使这位都御史大员意竟绕道而去,淳安县百姓也因此而免去了一场灾祸。

为官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对吴淞江的治理。当时浙江的吴淞江已经数十年无人治理,趋于淤塞,导致太湖在涨水后无处泄洪,经常酿成大规模洪灾,百姓无不深受其害。其实目前很多城市之所以出现内涝,倒不是因为下水道不通,而是周围的河湖无法容纳更多的水。

海瑞这个人,与罢官有缘。踏入仕途33年,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奇怪是罢一次升一次,官反倒越做越大。海瑞的官职最后非常高,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官阶二品,相当于现在的,但只是个闲职。实际上他当时已经成了一个摆设,被供起来了。他办过好多案子,做了很实在的事情,但是他无力扭转乾坤。

万历皇帝对他有个批示很有意思,万历批示说:海瑞"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意思就是说,用他做实际工作是不合适的,用来做道德表率还是很合适的。海瑞看到皇帝的朱批很伤心,一连七次向皇上递交了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不准。没过多久,他就郁郁寡欢地死在任上。可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海瑞以73岁高龄去世后,家里"贫无可给棺椁,士大夫醵以敛"。

百姓的反应则更为壮观,"士民哭公,至罢市者数日。祭于途,累数百里不绝","丧出江上,白衣冠揭褚素而送者,盈两岸无隙地。雨泣动天,箪食壶浆之祭,数百里不绝也"。此等壮观景象,唯一能匹敌的大概就只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了。能真正客观评价一个人的,永远是人民。

身处在黑暗腐朽的朝廷当中,他仍然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实在是难能可贵。他也不屑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举,一生虽然过得艰苦,但也勤勤恳恳,心里踏实。金钱难保身安,清廉易使心平!他的名字也必将伴随着他一生的作为而流芳百世。


1、海瑞一封信,震动大明朝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皇帝朱厚熜被海瑞给臭骂了一顿。海瑞不是当面骂的,他当时正在户部任当主事的小官,没资格见到皇帝,他只能把所有的怒怼和怨气都写在奏疏里。这份奏疏的大意是说:皇上,您登基之初还算干过一些好事,可是现在,不管百姓、不理朝政、远离太子、不务国事,越混越不像话了。您修道不就想长生不老吗?可当年给您修道的那些个道士不都死了吗?他们都死了,您觉得您能长生不老吗?连长生不老这么荒唐的事您也相信您傻缺吗?您不是一向自认为看人很准吗?严嵩后来不就被证明是个奸臣,您不是还把他的尸首从棺材里挖出来过吗?奸臣您也信任,您不是傻缺谁是傻缺?

最难听的是这两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所谓嘉靖,就是家家净的意思,有了您做皇帝,老百姓都成了穷光蛋了。“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底下的人早就看您不顺眼了。整个奏疏里,将当朝皇帝从品性到能力,批贬得一无是处。

嘉靖读罢自然是龙颜大怒,他把上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身边喊:“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站在一旁的宦官黄锦听说过海瑞的事迹,也佩服他的为人,他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完黄锦的话,嘉靖命人捡起奏疏,又连读三遍,字迹依旧斑驳苍劲,字里行间仍是恨骂激烈,可他此时的心情却平复了很多,他叹息道:“这倒是个忠臣,可与比干相比,但我不是纣王啊!”

接下来的日子,海瑞一直被关在牢房里。当年嘉靖处理严世蕃干净利落、绝不留情,而今他对海瑞却下不了手了。嘉靖修道,修的不是庄子“恬淡宁静、虚无无为”的道学,却是“长生不老、万世”的道教。道学讲究无为而治,不敢为天下先,嘉靖看似无为,实则乾坤独揽、予取予夺。

世人都说他是昏君,其实他并不是那么“昏”,谁奸谁忠他还分得清楚,奸臣善于迎合,相处起来总让人心情愉悦,忠臣心中只有君道臣职和万世治安,不得不语出针砭,说出来的话自然没那么好听。这个海瑞更是忠臣中的忠臣,他要以生命为代价,用式的谏言摒除皇帝的懒聩,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道理归道理,这些天嘉靖反反复复读着奏疏,还是时常感到愤怒,他说海瑞是“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心情不好时就拿宫女出气,被责打的宫女都在背后偷偷地说:“他自己被海瑞骂了,就找咱们出气。”经过这场风波,海瑞宛然成了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楷模,史书上写:“直声震天下,上自九天,下及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海主事。”而他这个骂皇帝的《治安疏》因为主旨为“直言天下第一事”,故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

两个多月后,海瑞被提牢主事从狱笼领到一处单独的小房间,房间的餐桌上摆满了酒菜。海瑞以为这就是他的断头饭,反正后事已准备妥当,也没什么好悲忌的,于是举箸端杯大吃起来。等吃好喝好之后,提牢主事告诉他:“皇上今天驾崩了,先生您要出狱了,而且还会得到重用。” 《明史》记载,海瑞听闻此语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声不绝。”他非常悲痛,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昏倒在地,后来整整一夜哭声不绝。

从他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骂嘉靖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出于公众原因,他忠君爱民,血液里流淌着对王朝的强烈感情和使命担当,为了感情和担当,他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无法坦然面对嘉靖的离世。有人说,海瑞为阳之极,嘉靖为阴之极,二人相遇才可制衡。如今嘉靖一死,他便丧失了希望和寄托。


2、张居正死后,万历启用海瑞


海瑞在新皇帝隆庆即位当天就被释放,还官复原职。在内阁首辅徐阶的举荐下,海瑞一年三次提升,坐到了大理寺左丞的位子。两年之后,他做到了应天巡抚。这时候徐阶退休回家,成了海瑞管辖下的一位乡绅。这一时期,勒令富户退田,成了海瑞的重点工作,而霸占田产最多的富户,恰是徐阶。

徐阶对海瑞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救命之恩,当年他骂皇帝被系狱中,刑部主张判处绞刑,是徐阶将此事压置了。可恩情是恩情,海瑞觉得公事就得公办,他逼着徐阶退田,不留情面。徐阶被惹恼了,他虽已退位,可虎老余威在,只需略施手段,海瑞就被调往南京总督粮储了。秉性耿直的海瑞一气之下罢官了,罢官前,他发了句很有名的牢骚:“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他回了海南老家,一走就是15年。曾经波谲云诡的朝廷纷争,和鸿运壮志的理想抱负,于他已是过眼云烟。

张居正做了首辅,却一直不肯用海瑞,他对海瑞的评价是:这个人有肝胆有志气,却缺乏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等到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突然想起了海瑞这位道德楷模,要知道,用不用道德楷模那是衡量一个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的重要标志啊!为了彰显自己的英明,万历亲自下旨启用海瑞为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三个月之后,跃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离他去世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万历皇帝曾经对海瑞有个批示,大致是说这个人做实际工作不太适合,用来做表率还是不错的。海瑞看到这则朱批非常伤心,他不愿做个有位无实的空架子,他毕生精神之所寄,就在于按照往圣先贤的训示,以全部精力为国尽忠,为百姓服务。后来,他一连7次向万历递交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不准,最终郁郁寡欢地死在了任上。临终前,他叫来仆人,让他们将兵部多算的7钱柴金退了回去。清廉之名,他要恪守到底。

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了,北京负责人事的官员松了一口气,他们再也不用为这位声名远播的大人物去操心安排了。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旧衣几件、银子8两,这些遗产办丧事是远远不够的,最后他的棺材钱还是同僚们捐助的。


3、他是诊断能手,不是治病妙手


明朝官员的工资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海瑞早年当县令时,每月的收入只有七八石大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不过一千元出头,可就这么点钱还不能每月足额发放。他不光自己廉洁守法,对下属也是严格要求。在浙江淳安当县令时,他把下属的各类津贴全都取消了,严禁收受好处费。但同时海瑞也给下属们指明了出路:“我知道,你们的收入确实不够养活一家人,这样吧,反正平时衙门里的事情不多,大家工作完成了可以提前下班,打点小工或做点买卖以贴补家用。”海瑞以身作则,在家属院附近的空地上整了块菜田,闲暇时种蔬菜以自给自足,省下了一笔开销。

他晚年担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上任不久,就有商家送来300多张应票,求海大人主持公道,应票其实就是官员给商家打的白条,理论上等政府有钱了要兑现的,但实际上,他们从没兑现过,不仅不兑现,还经常找机会没收应票,这已算是明目张胆地抢劫了。经过调查,海瑞发现,各级政府开出的应票,所涉及到的款额远超他的想象。官员如虎狼,百姓似肥肉。这是他为官多年想改变却始终无法改变的痛点。

海瑞在去世前一年,给万历皇帝写了一份奏疏,说:陛下也算励精图治,可国家还是没治理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他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恢复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枉法八十贯处以绞刑,对实行剥皮实草的酷刑。

“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是他矢志不渝的坚持。他的这份执着,让我想起了孔子,当年孔子游历各国,穷其一生,目的不过是为了恢复周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然而周礼已与时代精神不相适应,孔子夙愿未能如愿。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海瑞企望回到过去自然也是徒劳。

他觉得现实黑暗,就是因为大家都不再守祖制,他认为皇帝就要像朱元璋一样大权独揽,对官僚集团严刑峻法,他不明白,王朝开创之初,官僚集团不过是个新生雏儿,皇帝能够一手掌控,然而随着王朝不断发展,官僚集团也在不断壮大,独立性越来越强,皇帝可以严惩这个集团中的成员,却无法改变其运转模式和独立性质。海瑞是诊断的能手,却不是治病的妙手。他恨透了黑暗的官场,却摸不清历史的脉搏。


4、有功德心,何处不是修行


在海瑞的官场生涯中,做过的最大一项工程是疏通淞江口、白茆河。当年他每日乘舟往来于河上,带着铁锨簸箕亲自上阵,监督施工。只花了几个月的工夫,疏通工程就完成了。有人夸赞这项工程为万世之功。但顾炎武后来在书中记载,曾有县令抱怨,说海大人的工程花了4万多两银子,不到3年,河又堵了。

所以后来有人说,这个工程就是海瑞一生的缩影,他辛苦拮据一生,却没有给明朝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他:“先生如晚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他的操行可以傲视霜雪,可他性格愚直而不通世故,无法在矛盾纷繁的社会中建立功业,所以注定做不了国之栋梁。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写海瑞时引用了《围城》里的一句话:“你是一个好人,然而全无用处。”

好却无用,这是后人普遍对海瑞的印象。海瑞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为自己制定了极高的道德和为政标准:“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甚至连个人荣辱都不在乎,他严于律己,恪守朝廷法令与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他做了那个体制内的独行者、悲怆的侠客,以一人之力对抗,肩负为民请命,剑指贪污。可是最终官员依旧是虎狼,百姓依然是肥肉,他无力也无能改变什么。所以从实用主义的眼光看,这样的结局对一个真心想要为朝廷和百姓做事的人来说,真是大悲。

可是,孔子周游列国,至死未能恢复周礼,老子一生崇尚无为,生前不打算留下只字片语,然而他的《道德经》却彪炳千古,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瑰宝之作。他们的人生到底算无用还是有用呢?其实,无用之人,有时往往才有大用。用世俗的眼光看,孔子和老子都算是那个时代的失败者,但他们最终都跳脱出了所处的时代,用行动和思想影响了千秋万代。明知可为而为之,未必会成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未必就会失败。

海瑞去世后,南京人民奔走相告,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发停止营业以示哀悼,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加送葬,送丧之人白衣白冠,哀声不绝于道,延绵逶迤的队伍竟长达100多里。朝廷也顺应,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后世人们还将海瑞封为门神,他的画像被张贴在家家户户的房门上,这个曾存活于俗世间的凡人,一跃成为了百姓心里的神,用他不死的精神,保佑着千秋万代。

想起王安石写过一首诗: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人生如梦本无所求,一念不起清净空寂,然而即便如此,修行功德又何尝不是梦中之事呢?换句话说,即便人生若梦,只要有功德之心,何处不是修行。成败得失,公道人心,何惧千秋之言。修行不辍,如圣贤,如海瑞。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本与9本的历史迷雾 一、古籍探秘 在浩繁的文献中,明朝这段中国历史被无数学者和读者深入研究。其中,明史分为七部和九部,这两套著作分别由不同...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明朝覆灭之後權...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鼎盛时期被誉为“万历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内部腐败和外患日益加剧,最终导致...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主题咱们来看看...
咱们来看看明朝帝王的年号顺序吧!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使用年号是为了区分不同朝代和不同的时期。明朝作为一个著名的封建王朝,其历任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这些年号...
宋朝皇帝与名人 明朝太后孙若微...
清宫梦回:揭秘孙若微的历史影子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太后这个称谓往往伴随着权力、荣耀和悲剧。明朝时期的一位太后,她的名字叫做孙若微,这个名字在当时并不是很出...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