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元朝自然之恩泽对老百姓好吗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著称,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七十岁左右。在他的少年时期,他就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和学习能力,对医学书籍尤其有着浓厚的兴趣。何颙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果然,他成为了“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当时是东汉末年的混乱时代,“民弃农业”,城市荒废,人民流离失所。瘟疫频发,特别是在洛阳、南阳、会稽等地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亲眼见证了这种悲惨的情形,“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他决心投身于医学研究,用自己的智慧解脱百姓疾苦。
他曾拜师于宗族中的资深医生张伯祖,并从他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与经验。他研读了《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学典籍,其中《素问》的影响最大。他认为伤寒是所有热病的总称,并根据实践发展了这一理论。
除了“勤求古训”,张仲景还“博采众方”,搜集各类有效治病方法,无论是针灸、灸烙、温熨或药摩,都进行了研究。他甚至接触到民间验方,为自己的治疗手段积累资料。此外,他还在繁华都市洛阳城附近行走,与同行交流经验。
在与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交往过程中,他发现王粲患有一种可怕的疾病,但王粲却不信任他的意见,最终导致死亡。这件事让人铭记着专业知识与个人态度之间紧密联系的事实。
尽管担任官职,但张仲景并未忘记临床实践,每月初一十五开衙门免费诊治,这种做法后来成为坐堂医生的典范。当他看到朝廷内政日益败坏,便选择退出政治生活,全力以赴撰写医学著作,最终完成了一部影响深远的专著——《伤寒杂病论》,这部作品系统分析了伤寒原因、症状以及处理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此外,该书选编三百多个方剂,大多数至今仍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座巍峨大厦,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