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光绪被囚禁的十年生活是怎样的艰难历程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是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名垂《明史》。嘉靖十七年,他考中进士后,先后在溧阳、荏平、清丰担任县令,以清廉著称。
当时的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九年的蒙古入侵更是加剧了内忧外患。沈炼积极主张抵抗敌军,被吏部尚书夏邦贤斥责,但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使得京城得以保卫。
然而,随着严嵩的权力扩大和北方边患的加剧,沈炼愈发深感国家危机。他写下揭露严嵩罪状的奏疏,却遭到廷杖并贬官至塞外保安州种田。在那里,他依然不忘国事,与同乡共叙忠义之情,并留下了一系列壮怀激烈诗篇,如《塞上感怀》中的:“沙塞黄花带雪开,谪臣中酒坐徘徊。”
此后的岁月里,他对杨顺等人的不法行为感到愤慨,最终在被害前夕寄出两首诗予以谴责。而他的一生也因此成为一段传奇:穆宗隆庆元年追赠光禄少卿,加祀祠堂;熹宗天启初追谥忠愍。在那片遥远而又充满争议的历史长河中,沈炼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言论,为后世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