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史实反复探究其冷门历史揭秘有趣的往昔故事
探寻明朝冷门史: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往昔趣事
一:官场评语轻言重悖
在朱元璋统治的初期,官员的任命与考核评价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官员,只要能获得好评,便可望升迁,但这条规则对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显得尤为脆弱。一旦触怒了他,即便是卓越无比的工作表现,也可能遭遇逆袭。历史记载了山东日照知县马亮的一次遭遇。在洪武九年五月,马亮因其勤勉和贡品运输中的突出表现,被推荐给朱元璋审阅。但是,朱元璋看后大怒,将马亮贬职。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农业教育成果平平,而督导贡品物资却过于勤快,这被视作不务正业。
二:有钱人的小气之举
尽管明朝工商业蓬勃发展,但民间口耳相传的小气之风依旧十分普遍。徽商阶层以其巨大的财富著称,但他们却异常小气,以至于家中连一枚铜钱都舍不得多放。即使是在家中做饭,他们也极少炒菜,每顿饭仅用几颗盐豆下饭。此外,在妓院等场所花费白银时,却又极尽豪放,对外世界展现出的金钱浪费与内心节俭形成鲜明对比。
三:房价如何计算?
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买房难吗?根据《五杂俎》记载,一处带有三间正房、三间厢房、三间门面房的大宅院,只需五十两银子即可购买。这相当于今天的话,价格微不足道。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像唐伯虎这样的名士,他36岁时为了购买苏州城北桃花坞,就必须支付300两银子,这笔数目在当时可是相当巨大。
四:扯皮导致军队衰败
戚继光曾经提醒隆庆皇帝减少军费开支,以免国家负担过重,但是万历年间随着皇权集中、兵部户部之间互相推诿,最终导致了新型火枪鲁密铳没有批量生产,从而影响了国防力量。此外,当努尔哈赤率领鞑靼入侵时,由于长时间未进行训练和维护,大批老兵还需临阵磨枪加练火器操作,使得原本强大的明军出现严重问题。
五:逃税成为常态
尽管明朝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被誉为“宋代之后第二个生产高峰”,但由于逃税行为频发,导致国家常年穷困。当地百姓甚至流行起了一首民谣:“朝廷贪多,百姓贪多。”这种欠税习惯成了江南地区的一个常态,即便张居正也痛心疾首,不禁骂道:“欠税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