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沈炼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是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名垂《明史》。嘉靖十七年,他考中进士后,先后在溧阳、荏平、清丰担任县令,以清廉爱民著称。
嘉靖二十九年冬,蒙古瓦剌军入侵京城时,沈炼倡议以金银丝绸招募军队,并力主守卫,被吏部尚书夏邦贤斥责。然而,这一策略最终得到了采纳,敌军撤退了。
随着严嵩的权势增强和北方边患加剧,沈炼愈发关切国事。他在朋友家饮酒时写下揭露严嵩父子十大罪状的奏疏,但皇帝却将其定性为“不敬”,导致他被廷杖并贬官至保安州种田。
在保安州期间,沈炼同乡商人提供居住空间,而里长帮助他解决生活所需。他还留心政治与历史,对此有所感慨,从而创作了一系列壮怀激烈的诗篇,其中包括《塞上感怀》。
嘉靖三十六年,当兵部侍郎杨顺因战败被弹劾时,他对杨顺寄去两首诗,以尖锐批判杨顺杀害无辜的手段。而后,在路楷等人的陷害下,沈炼遇刺身亡。直到穆宗隆庆元年的平反昭雪之后,他才获得光禄少卿之职,并建祠于保安卫西街。在熹宗天启初年的追谥中,更追加忠愍之号。他的侄孙及后代仍留居保安州求学成家,而他的文集如《青霞集》也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