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俱往矣君臣何处寻
兄弟成君臣,图中泪
在元朝的灭亡之日,历史给予我们一幅惨烈的画面。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如同一座轰鸣着的巨轮,在无数次的战役和政变后,最终沉默了下来。然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它走向末路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深藏于它内部,乃至于其政治结构本身。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一直到清朝覆灭,这些帝王所建立的情景虽然看似相同,但其背后的故事却千差万别。在汉、明两代,我们看到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农民起义铸就国家。这不仅是因为新兴统治者手中的权力并非来自天降,而是在“起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还因为这类政权缺乏传统势力的稳固基础。
汉、明两代天下的确立,不同于其他时代,它们由多个豪强集团共同组成,其中有主从之分,但许多成员都有重大功勋和军事实力。这样的关系,使得领袖与其追随者之间既是君臣,又如兄弟,这种微妙关系对领袖绝对权威构成了潜在挑战。
李自成集团和洪秀全集团,即使拥有上述特征,也最终未能避免覆灭。这正是由于这种模式下建立起来的政权,在打天下之后,便面临内部豪强斗争。首先必须渡过这个危机,才谈得上其他。而且,只有经过大规模杀戮才能解决内部矛盾。
刘邦用几年时间除掉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朱元璋则更为高明,无论如何稳扎稳打地消除了所有一起“起事”的文武重臣直至临死前解决最后一个蓝玉。这并非出于个人情感或道德问题,而是权力本质使然。一旦涉及到巨大的力量,那么忠义等诗意画面的东西便烟消云散了。
试问朱元璋能够躺在兄弟情义上高枕无忧吗?即便他愿意古道热肠,对方也难保不动点什么心思;毕竟那么巨大的权力,谁都挺不过去,除非已经超凡入圣。称兄道弟意味着平起平坐,这是一种极危险的关系。在患难之际,它是一份宝贵的事业纽带,可一旦到了“有福同享”的阶段,它马上就变成了对绝对权威的一大威胁,为血流成河的大清洗埋下伏笔。
所以,“异姓王”必为刘邦所灭,“徐达等势不见容于朱元璋”。解决之道仍然是血液。一方面,让别人的血流尽,用杀戮来消除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一方面尽量将权力笼罩在自己的血亲手里。这就是历史上的真相,也预示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都会被淘汰。如果说那些旧有的封建制度依靠的是铁拳,那么汉、明两代则更多地依赖了刀剑和鲜血来维持秩序。而这一切,就像是那位老兵说的:“狡兔死走狗烹”,当你成为胜利者,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无法幸免,最终还是会遭受毁灭性的攻击。当时人再想以兄弟情谊作为抗衡力量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置身于不可避免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被迫选择站在生存与死亡之间永恒徘徊的地盘,从而被进一步剥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尊严。此刻,每一次呼吸似乎都是为了证明存在,即使那存在只不过是一个短暂而悲哀的小小生命间隙,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渺小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