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史与短命王朝和偏安朝廷纠结一起探索唐宋元明清之后的中华社会演变(图)
南京: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城市,探索唐宋元明清之后的历史演变(图)
核心提示:重读南京,我们将发现,它在中国历史中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南京既经历了最惨痛的羞辱,也见证了最辉煌的时刻,更是我们民族胜利、复兴和改天换地时代之门。它目睹了五千年的艰辛,保卫了文明,滋养了文化,是我们历史上的大转折、大开端。
南京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称。在2500年的建城史中,有450年作为国都存在,因此,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然而,大多数定都于此的王朝短命而夭折,而这座城市又屡次遭遇离乱和浩劫,使其给人留下的是短命王朝、偏安朝廷、悲情城市等印象。
但我们的观念应该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南京,它承载着更多的是救亡图存、繁荣文化、走向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在汉末至隋唐之间,由匈奴到契丹,一系列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文化威胁不断,但每当北方受侵扰,江南就成为华夏文明避难所。这使得江南地区成为汉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地方,如东晋及后来的宋齐梁陈,以及五代十国时期,都曾定都于此。
尤其是在“五胡乱华”的后续,金兵攻占北宋东都汴京后,徽钦二帝被俘,这才有赵构在商丘称帝,并在渡江后的两年内,将首都迁至江宁,即今之南京。此举不仅为抗击金兵提供了一线生机,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次重要转移,其影响深远。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在六朝时期,南京作为中国上的正统和文化上的中心近300年。”如果没有这座古城,或许整个汉族就会接受灭绝般的情境。
因此,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作为救亡图存还是偏安一隅,都证明了 南京对于传承华夏文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从更广阔视野看,这座城市也是文学创作的大本营,从陶渊明到庾信,再到李白,他们都是以这里为背景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为诗歌世界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