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利玛窦抵达中国北京传播天主教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在1600年5月18日的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带着庞迪我神父和准备好的礼物再次前往京城,并于1601年1月24日抵达北京。在那里,他展示了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以及大西洋琴等珍贵物品,赢得了明神宗的信任。同一年,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及其同伴长居北京。但当时的朝廷并未意识到,利玛窦之所以愿意留在北京,其真正目的是传播天主教。
随后,在北京,利玛窦以其丰富的东西方知识进行交流,与中国士大夫结交。他常与宾客讨论关于天主、灵魂、天堂和地狱的话题,同时编写新书,如用中文撰写的《二十五言》,受到了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尊重。到1605年,北京已经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其中包括了一些公卿大臣,最著名的是翰林徐光启。
1610年5月11日,当利玛窦在北京逝世时,他被赐葬于平则门外的二里沟。在生命结束前,他指定龙华民接任教会职务。作为一位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和学者,利玛窦在1583年的万历时代来到中国,并以中文名字“马提欧·丽奇”或“清泰”而闻名。他不仅传播了天主教,还广泛交流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他的评价,从罗马天主教会至现代评论家,都对他给予高度赞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称赞他是“文化交融”的先驱,而日本作家平川佑弘将他视为集欧洲文艺复兴学术与中国古典学问于一身的人类历史上的巨人。此外,《生活》杂志还将他评选为公元第二千年的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而丘成桐教授则认为,他把现代数学引入中国,因此可以说肇庆是现代数学起源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