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孙一宋朝与明朝的千丝万缕相似之韵
在我细致对比宋朝与明朝的历史长河后,发现这两个曾经辉煌的朝代之间隐藏着众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在政治制度上,两者均倾向于文官治国,而非武力。历任名臣中,文官远超武将,这种格局在两代都得到了体现。不过,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略胜一筹。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这两个朝代都遭受了外族侵扰和冲击。在宋朝时期,有西夏、契丹、女真及蒙古等民族不断侵扰,而明朝则面临了蒙古和满族等民族的威胁。此外,还有倭寇频繁骚扰沿海地区。在抗击这些外敌过程中,都有一些皇帝惨遭俘虏,如宋钦宗被俘于靖康之难,明英宗则在土木堡事变中被擒。而最终导致灭亡或衰败的原因,也是因为对抗外敌消耗过度。
再者,在处理抗击外敌英雄豪杰方面,都存在自毁长城的情节。例如,宋朝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岳飞,而明朝也同样通过类似的手段害死了袁崇焕和于谦这样的良臣。
此外,对于君主本身也存在共鸣点:尽管没有像汉武帝或唐太宗那样的传奇君王,但都出现了一些不务正业的皇帝,如宋微宗沉迷文学与玩乐,以及明武宗天启帝喜爱做木匠。这两位皇帝还共同经历了被少数民族俘虏的情况,只不过方式不同——宋微宗主动让位而去,而明英宗则是在被迫接受的情况下。
同时,这两个时代都产生了一些以姓氏命名的大型军队,比如岳家军和戚家军,它们各自成就斐然,并且都是在国家末期出现,以挽救即将崩溃的大厦。然而,最终,他们未能阻止历史走向结局。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因战死或牺牲而告别人世,如文天祥和孙承宗那样坚持到底的人物形象留给后世深刻印象。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哲学理论领域的一贯发言权——朱熹开创理学,被后世誉为“子”;王守仁创立的心学,则认为理念源自心灵深处,与理学关于追求天理抛弃欲望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在变法改革方面,也见证了他们试图通过改革富强国家的事迹,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只是张居正所提出的变法似乎略逊一筹于王安石所提出的变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