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谁明朝年号表背后的悲剧又是谁的错
我,朱允炆,从来都不是一个幸福的人。我的祖父,是淮右布衣出身,头挂腰间,刀口舔血的朱重八,他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我成了明王朝的建立者。我的父亲,是十三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温厚贤德的朱标,他是祖父最优秀的儿子,也是祖父百年后帝国最好的接任者。
有这样的身世,我们为什么还说他不幸福?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根源,来自于他的父亲朱标。朱标是最受重视的皇子,从至正二十五年成为世子,到洪武元年成为皇太子,朱标都是一副谦和温顺的形象,与他的父亲有巨大的反差。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心结,因为我没有机会像他那样成长。
但是他也知道,我那温厚和气,对那些战功卓著的功臣来说,是一个机会,所以他做了一个他认为父亲该做的事——杀光功臣。但是我也没有活到可以继承他的帝国的时候。在洪武二十五年,我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我的父亲。
此时,我成为了没有父亲的小伙伴,但不能过度地悲伤,因为我还要照顾因为悲伤而病倒的爷爷。他将大明交到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伴手里,而这个小伙伴就是我。我真的完全没有准备,这似乎对我来说有点儿太过残酷了。
初次掌握帝国的时候,我刚摆脱爸爸去世和爷爷驾崩带来的悲伤,却要面对真实存在的问题——叔叔们。他们带着兵,有理由给予我脸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随时都是威胁。我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力气抵挡,如果能相安无事地和叔叔们相处,或许至少能积蓄力量慢慢地处理他们。但作为“有抱负”的皇帝,我似乎非常着急处理他们,而全然忘记了当年的“先仁后义最后动刀”的方法。
接着雷厉风行削藩之后,无奈之下燕王宣布靖难。这时犹豫不决的是我自己,也许有些后悔自己的敏感,我们都是骨肉亲人怎么能这样对待对方呢?虽然自己的命运尚不可知,但燕王下的兵锋毫不停歇,没有办法只有派出兵将迎击,但是从一开始,就将不许伤到燕王指令告诉了我的将领们,这让我觉得骨肉至亲还是不要那么狠好。但是我错了。
从突然地接受皇位,再到离开皇位,只用四年的时间就结束了一切。如果不是曾经南唐李煜以及未来的一位天启一样,如果不生在帝王家,他们一定会很幸福。我是一个好人,但或许不是个好皇帝,不懂得深奥与技巧。而如今,那些关于我的故事已经被历史尘封,只留给我一个人默默思索,为何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