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一统王朝性质探究借鉴宋朝一览表社会视角
在网络上关于明朝是否为大一统王朝的争议不断,人们对其北伐成败和历史地位持有不同的看法。谭其骧版本的历史观点认为,明朝并非大一统政权,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明朝时期中国的局势。
首先,让我们回顾明朝北部的情况。在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蒙古统治者,从中原开始他的统一内地13省之旅,并建立了明王朝。此时,在中国北方仍然存在着北元政权(1368-1402年),后来布里牙特·乌格齐在北元基础上建立了瓦剌,这个政权曾短暂地取代了北元政权,控制着东西蒙古各部,其势力范围东至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抵大漠,是当时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最后一股强大的力量。
1439年瓦剌在土木堡事件中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并攻到北京,但被于谦击退。之后,明朝修建了一条近2000里的长城,以防备蒙古高原的威胁。但直到清末,一直没有能够完全控制这一地区。
再来看看明朝西部的情况。在此期间新疆属于察合台汗国,该汗国(1222——1683)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领土地扩建而成。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不仅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也涵盖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一片区域。
然而,在1406年 明朝设立哈密卫,但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蕃攻占后,该地区反复争夺,最终1513年 明 朝放弃新疆东部,只保留嘉峪关为边防。这意味着新疆从未真正成为明朝的一部分,而是并存两个国家关系,即“两不实”政策,即不征税也不派兵驻扎。
此外,对乌斯藏地区也一样,没有进行实际统治,只是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皇明祖训》中宣布将其列为“不征之国”,表达出官方态度是不予干预或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的事宜。此举体现出清初以后的史观倾向于承认所有封建割据作为独立国家,而不是视作分裂的残余部分。
综上所述,在整个汉族帝国时代,每一次的大一统王朝都伴随着对周边少数民族及其领土的兼并和整合。而对于那些未能接受这种政治安排或者文化融合的人群,他们往往被视作异族或者野蛮人,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过去那样的时代称作“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