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军事与战争 > 蔡伦与姑田漂白纸的传说

蔡伦与姑田漂白纸的传说

相传,清乾隆年间(1750),连城姑田元甲村有一名叫蒋少林的农民,出门去邵武做工谋生,看到当地人用竹麻造纸,想到家乡竹林成片,便虚心向造纸师傅请教,整整三年,学会了造纸功夫才回家。蒋少林回乡后,便上山砍竹、挖塘、搭场,着手生产,但造出来的纸张又黄又粗,销路不佳,心里纳闷。一天傍晚,大雨滂沱,雷声大作,蒋少林正在纸寮做纸,突然,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走进纸寮避雨,蒋少林一见便停止操作,热情招呼,端茶敬烟。可这位老人态度傲慢,坐在纸檀边,眯着眼睛观看出纸,少林问他家世,他只说“河之南,草字头”六个字。

雨一直下个不停,天将黑了。少林邀请老人去家里过夜,老人毫不客气地跟着他就走,晚餐时少林炒了一盘鲜肉拌冬笋,热了一壶陈年老酒招待他,他把盘里的冬笋一块一块夹出来放在桌上,然后再夹猪肉吃,酒喝了一碗又一碗,碗里还有酒,他便叫:“好酒,再来一碗。”蒋少林碰到这样的客人,心里虽然不快,但他认为难得相逢,照样招待。客人一碗又一碗,把少林家里的一坛老酒全喝光了,便去睡觉,第二天清早,蒋少林和往日一样出门去造纸,吩咐妻子好好招待客人吃早饭,但到日上三竿还不见客人出房门,少林妻子走到窗前一看,床上空荡荡的,客人已经走了,桌上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真诚一片钱难买,富贵由人自剪裁;

若把金丝为玉兔,山中立足白银来。

蒋少林不懂诗中含意,去问村里的读书人,也摇头不解,蒋少林为改良纸张质地,费尽心机,苦心琢磨,后来在削竹麻的操作中,悟出了诗的真谛,把黄澄澄的竹麻,做成象簸箕大小的圆饼,铺在山上让风吹、日晒、雨淋、褪去,变成雪白的竹丝。用这种原材料做出洁白细嫩的纸,用途广,远近客商争着来买。

那位不速之客,相传是造纸法的发明人蔡伦的化身,因此直到现在每个纸寮里都贴有:“蔡伦老师到此”的红帖儿。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宋朝军事与战争 明清两朝的贫困面貌
明清两朝的贫困面貌 一、明朝人穷的社会背景 在明朝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人口众多,国力强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连年的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官僚体系...
宋朝军事与战争 沙丘奏鸣额尔古...
沙丘奏鸣:额尔古纳河畔的故事与风情 在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阳光照耀着大自然最纯净的画面。这里是中国东北边陲的一个小镇,那里有着一条名叫额尔古纳河,它蜿蜒...
宋朝军事与战争 明朝那些事儿电...
明朝那些事儿电视剧演员表:历史人物的新诠释 选角策略与角色塑造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部电视剧中,演员们的选角和角色塑造是成功的关键。通过精心挑选符合历史记...
宋朝军事与战争 在明代末年的动...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朝统治了大约三百年,其间经历了许多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其中,明朝...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