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与马皇后的秘密情缘明仁宗朱高炽的背后故事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一年,病逝于北征途中,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以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喜爱,但因体态肥胖、行动不便,被成祖视为不适合继承大统的儿子。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为整个靖难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如此,由于身体状况,他并未参与后续的作战,而是留在京城。随着成祖登基和对皇位继承人的犹豫,不断有权臣提倡立他为太子的呼声,最终成祖仍选择了他作为太子。
永乐22年7月18日,成祖去世后,其弟朱高煦和第三子朱高燧企图篡夺王位,但都被迅速镇压下来。在这段混乱时期内,杨士奇等贤臣巧妙地平稳过渡政权,并确保了朝廷的稳定。
即位后的洪熙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旧臣家属、平反冤狱、削减官员数量以及选用贤能辅政。他还废除了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减免税收,对受灾地区提供无偿赈济,并且推崇儒学思想,使得他的统治期间被誉为“仁宣之治”的开端。然而,他在位时间短暂,加上自身健康问题,让很多人质疑他的政治影响力。不过,有观点认为,即使其统治时间短暂,他也因为掌管朝政多年的经验,对明朝建立起坚实基础,从而对国事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看法对于评估明仁宗的一代英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