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贞与朱棣一脉不长寿的秘密辽东巡抚的物品考据
王化贞(?~1632年),字肖乾,山东诸城市人。明朝末年大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迁右参议,是东林党重要成员、内阁首辅叶向高的支持者。
分兵驻守广宁后,与熊廷弼不和。背叛东林党,投奔魏忠贤。广宁之战惨败后,被论罪下狱。崇祯五年(1632年),坐罪处死。
力保河西
王化贞为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由户部主事转右参议,再分兵驻守在广宁。他安抚蒙古炒花等部落酋长,使他们不敢再动。
天启元年(1621年),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被后金攻陷。王化贞建议发放百万帑金极力款待蒙古人,以免被深入侵扰。此计得令朝廷起用他,并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
经抚不和
熊廷弼官复原职后,上书反对王化贞的防河策略,但遭到他的排斥。在此背景下,他与熊廷弼之间矛盾日益严重,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战守之争
尽管如此,毛文龙镇江之捷让王化贞自信立奇功,而熊廷弼则认为这是因其轻率而带来的一场灾难。这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如何应对外敌威胁的不同看法。
当时,一些朝臣开始质疑张鹤鸣和其他官员对于战争策略的决策,他们认为这些决策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情况。而且,这些内部斗争也使得抗击外敌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来指引方向。
最终,在十月份,当河上结冰并且人们预测到后金将渡过河来时,双方都意识到了战争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内部纷争以及缺乏有效领导,他们未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个危机,从而失去了最佳防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