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四大冤案皇帝的职业教材
在当今的视角下,皇帝的职业可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尽管如此,这份职位一直以来都未能吸引真正有才华的人来担任,而更多的是那些庸碌无为或严重背离职责、损害职场形象的人。因此,对于如何教育一名合格的皇帝,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虽然文化基础课程如四书五经等由知名学者负责,但实践环节却显得棘手,不可能让退休的皇帝暂时回来指导预备役中的新人。但是,有些皇帝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通过编写关于当皇帝的案例教材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古代为鉴,学习如何更好地执行这份工作。
明代宗朱祁钰就是这样做的一个例子。他编写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实际上是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预修而成,并在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被完成。在撰写此书时,朱祁钰扮演了一个招标人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不过,由于他出身高贵,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署名权。这本教材似乎有些奇怪——即使按照“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即使到了晚年也要不断学习。不过,这位代宗皇帝确实有些特别。
朱祁钰曾经体验过夺门之变和英宗复辟。他作为宣宗第二子,被封为郕王,却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宫廷教育。但是在英宗被俘后,他不得不接替兄长担当起监国之责,并改元景泰。在他的第四个月,他开始着手编制《历代君鉴》,这是为了加强大臣们对当皇帝所需技能和修养的一种努力。随着这本教材的完成,大臣们中有许多人得到了晋升,如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被提升至左庶子兼侍讲。这表明了朱祁钰对于这部作品很满意,即便他无法预见自己将面临的大哥英宗复辟事件。
《历代君鉴》分成了五十卷,每一卷包含若干个代表性事迹,每个事迹都是根据历史上的某一朝某一段时间内的情形进行摘抄编辑而成。此外,它还特意标注每个事迹前面,“善可为法”,提醒读者学习这些好的榜样。而结束处则附上了史家对前辈皇帝定论,使这部作品成为一种针对当今职业需求的一种案例式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