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军事与战争 > 明朝为何将长城尽头定在嘉峪关探寻中国历史中的朝代转换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明朝为何将长城尽头定在嘉峪关探寻中国历史中的朝代转换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探寻明朝为何将长城的终点设在嘉峪关的历史奥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朝代交替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西域,从汉代起便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大片地区。这一区域由《汉书·西域传序》记载,其南北有大山,中间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与汉接壤。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南)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颁行朝廷号令,将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臣属关系确立。此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因其有效保证边疆各族人民与中原王朝间关系良性发展,因此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统治者效仿的范例,如唐朝曾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然而自安史之乱爆发至清末彻底降服准噶尔汗国,大约九百多年时间内,没有一个时期让中原王朝踏足过这片土地。在这一期间,最可能重新进驻的是明太祖八征沙漠和成祖五征沙漠,但最终并没有产生实际行动,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军事重心在北方

明建立后,由于蒙古势力依然是主要威胁,所以对付时刻虎视眈眈敌人的任务占据了所有注意力;因此,对待西域采取以安抚为主、管制为辅的政策,以寄希望他们能有效牵制鞑靼、瓦剌等民族。

收敛性的治边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所以为了维持庞杂官僚集团,就往往采取向内紧缩政策应对内部问题。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颁布《皇明祖训》,告诫子孙:四方诸国偏居一隅,与我隔崇山峻岭汪洋大海,不得资源亦难控制管理。所以后世子孙不敢依仗国力强而无缘无故讨伐四方夷狄。

缺乏正确的西域观

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了大明对待西域策略。生活在中原膏腴之地的人们,对于戈壁荒芜、民风彪悍等印象停留,只认为未开化人群,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巨大使得居住耕种困难,加上文化经济差异,使人们觉得那地方是不值经营也不值占有的地方。而且由于文化差异加剧抵触,使得信奉儒家的人们更愿意远离这样的地域。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军事与战争 明朝历史知识宝...
明朝的建立与统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其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分裂状态走向了长期的统一。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推翻蒙古族政权后,宣告成立明朝...
宋朝军事与战争 初一背诵的朝代...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的生平和事迹,如同初一背诵的朝代歌,让人回味无穷。在捕鱼儿海的那场胜利中,他不仅打败了北元的军队,还基本摧毁了其职官...
宋朝军事与战争 元朝辽的历史故...
元朝辽的历史故事:重访金帐下的英雄与传奇 元朝辽的建立与发展 在元朝初期,忽必烈在位期间,为了巩固对辽东地区的控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将原来的女...
宋朝军事与战争 元朝历史典故简...
元朝历史典故简短 你知道吗,元朝时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呢。比如说,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他不仅是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后裔,还是一位伟大的统帅和政治家。在他的一...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