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txt未删减版下载官员微薄工资何以吸引众多人物争相任用
明朝官员的工资,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是最低的。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于官员的俸禄非常吝啬,这与他本身的出生背景有关,他曾是一个乞丐,因此对待官员持有戒心,不愿意给他们过多的物质保障,只要足够解决温饱问题就行。这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贪污问题。
在明朝之前,许多朝代将田地作为官员工资的一部分,但朱元璋很快放弃了这一制度,这也削弱了官员们的收入。此外,明初实行了一次薪酬制度改革,没有提高官员薪酬反而降低了,他们可能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如果辞职回家养老,即便没有路费也是一个难题。
然而,即使面对如此艰苦的情况,有很多人仍然渴望做官,他们拼命参加科举考试,以期能够成为高级文职人员或武职人员。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为了这样微薄的人民币工资去努力?答案之一是因为当时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那就是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并获得尊贵的地位和权力。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推动人们追求仕途,如家庭压力、社会声望以及稳定的生活保障。相比之下,从事商业虽然可能赚得更多,但被视为“三教九流”,在古代社会中并不受欢迎。而且,当时农作物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而做官则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
至于明朝官方如何评价其公务员薪酬,《明史》中提到:“自古无如今轻”。尽管如此,我们很少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些细节,反倒是描绘生活富裕和安逸的情景,那么他们实际收到的多少呢?
原来规定从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到从九品五石,其中粮食作为单位,以及纸币“大明通行宝钞”补充,这个系统一直持续到了末日。但随着首都迁移到了北京,由南方大量进口粮食变得更加昂贵,加上皇室需求,也迫使政府变更发放方式,使得公务員们实际收到的金额远不如规定标准。
后来的皇帝开始使用西洋番国进贡及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作为薪酬发放给了官员们,但这只是增加麻烦,因为这些香料既不能当饭吃,又无法出售。这导致出现了一些反对此政策的情况,最终甚至直接发放大明通行宝钞,但是由于不断升值失真,其价值迅速下降,使得真正可用的财政资源极为有限。
即使表面上的俸禄保持不变,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灰色收入、土地兼并等,一些高级文职人员或武职人员依旧过上了舒适丰裕的生活。而那些哭穷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腐败行为,为自己积累更多不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