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历史简介钟惺的反复回响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辞官归家,晚年入寺院。他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钟惺诗文主张有三。一是反对拟古文风,他批驳了明中叶以后文坛的拟古主张,并提出变革主张。他认为七子模拟古人的词句,只不过取其极肤、极狭、极熟,以为古人在是。他力求改变这种文风。
二是主张诗人应抒写性灵或灵心,这种性灵或灵心是引古人的精神,以接后人的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是求古人真诗所在。他追求孤僻情怀和别趣理奇的幽深孤峭风格,有些作品虽有雕镂之嫌,但寄情绘景时有名理。
三是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他认为公安派末端文风里俗、浅率,加以匡救。但他却走入另一形式主义极端,有些诗句语意不畅。钟、谭以这种主张为标准评选《诗归》。
总而言之,钟惺诗文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狭窄的情怀和艰涩的语言限制了他的创作成就。清代曾将公安、竟陵之作列为诋毁排击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