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朝代中的不做皇帝只愿做木匠的明朝奇葩皇帝朱由校
话说古代的爱好者,各有千秋,有些人的兴趣点竟然如此特别,以至于他们沉迷其中而不再理会世间其他事务。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当这种偏执之举影响到了国家大计时,那才是真正的危险。明朝有一位皇帝,他虽然拥有天子的尊荣,却偏心于木工这门手艺,甚至还练就了一身匠人般的技术,这便是“木匠皇帝”朱由校这个名字所指的人。他是一位了得的木匠,但却并非一位合格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倾向于重用宦官,如王安和魏忠贤,不顾国家大政,只任由这些宦官肆意妄为,使得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关于朱由校的一生,《剑桥中国明代史》这样评价他:“体弱,教育不够,也许在智力上还有缺陷。”这一评语颇具依据。朱由校从小未受良好的教养,其爷爷神宗更是在寻欢作乐中度过,而父亲光宗早早辞世,因此当年仅16岁的朱由校继承帝位时,他仍是一名无知且懵懂的小孩。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有时候他常做出一些让人笑话的事情。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当地守军平定后上奏捷报,其中一句“追奔逐北”被一个太监误读成“逐奔追比”,结果导致将士们遭到不必要的处罚。此外,还有外国使节带来礼物,上奏章时因为朱由校文盲,将原本进贡的大礼品误解为敌对行为,并因此愤怒拒绝接待使节。
由于他的文化水平低下,再加上对乳母客氏深信不疑,以及与客氏关系密切、与魏忠贤私交非浅,所以最终朝政权力落入魏忠贤的手中。魏忠贤会趁着皇帝忙于木工活的时候,上奏请求处理政务,从而进一步掌控朝局。
一个只爱木工而忽略天下百姓的大帝国,在内忧外患下渐渐衰败,最终留给继任者的烂摊子。不过,即便如此,崇祯帝也试图励精图治,但面对深刻的问题,无奈之下只能目睹帝国衰败的一幕。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奇葩人物——爱着木工却忘记了民众命运的明朝皇帝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