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闲情偶寄明末抗清十大名将之文学友图
李渔,17世纪中国戏曲理论家与科普作家,以《闲情偶寄》著称,该书汇集了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的众多知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小品集之一。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誉为明末抗清十大名将中的文学友。他出身富有之家,在清兵入浙后,因家道衰落而移居杭州,再迁至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设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
《闲情偶寄》内容丰富,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等八个部分共234个小题,对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及其他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中,《菜》篇就详细介绍了14种蔬菜的制备方法,如新鲜处理到腌糟酱腊,无一不展现其独特性和美味。此外,还谈及瓜茄瓠芋等蔬菜的食用法,以及山药无所不宜并能自呈其美。
李渔在300年前就论及现代人热衷的“美容打扮”,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对肌肤眉眼首饰衣衫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他还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有深入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遗产。此外,他在《颐养部》中教授人们如何祛病养生,即使到了最后一章“疗病第六”,他仍以幽默自嘲地提出自己的本草学说,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一部融合医学与文学艺术的小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