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传奇一生不做皇帝做木匠明朝奇葩皇帝朱由校的反复生活
话说古代的爱好者,各有千秋,有些人的兴趣甚至颇为特别。当然,追求个人喜好并非完全不可取,但若以此牺牲正道义务,那便是大忌了。明朝中曾有一位皇帝,他不仅是一国之主,还迷恋于木工艺,并且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便是那个著称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在接下来的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不愿做皇帝却热衷于木工活的明朝奇人——朱由校的一生。
朱由校,即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君主,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登基统治,共执政七年。他与众不同的是对木工艺术的热爱和天赋。此外,这位皇帝也是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不过他作为一名政治领导者则显得并不出色。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倾心于宦官王安、魏忠贤等人,对国家事务漠然视之,让宦官们自由发挥,最终导致国家混乱无序。《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朱由校为“体弱、教育不足,也许智力上还有所欠缺”,这种观点具有相当依据。
从小,朱由校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祖父神宗更是沉溺于享乐生活,而父亲光宗早逝,所以当16岁时继承大业时,朱由校仍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不幸的是,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时会出现一些滑稽的情节。例如,一次江西发生叛乱,被平定后,上奏报告战果,其中一句“追奔逐北”被太监误读为“逐奔追比”,而且还被误解为逃跑,从而惩罚了本应得到奖赏的将士。而另一次,当外国使团来华朝贡,他们带来了许多礼物,然后各个国家分别上奏章文,但由于朱由校文化素养低下,将这些用汉文书写的奏章误认为是他国使节谈判交涉用的奏章,因此愤怒地退席,让使节感到困惑。这一切都反映出他的文化水平不足,以及对乳母客氏过分信任,加之她与魏忠贤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因此政治权力最终落入魏忠贤的手中。魏忠贤会趁着皇帝沉浸于木工活动时,上呈相关建议,使得宫廷事务越发让给他处理。
一个既喜欢打理自己的 woodworking 项目又忽略民间疾苦的大臣,在宠信宦官并残杀忠诚臣子的情况下,把整个国家推向内忧外患的地步。一旦天启君死去,便留给崇祯君一个烂摊子;崇祯君想要励精图治,可奈何种种弊端纷至沓来,大明帝国已陷入无法挽回衰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