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为何止步于1644年最不应消逝的王朝记忆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 1644年, 南明,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有两大特点,是既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而且脉络清晰,使人看罢是意犹未尽,明白了何为“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这句话。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讲到1644年便结束,并没有讲到南明,是很多读者所不明白的,作者当年明月也没有在书中有所说明,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试着分析一番。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当年明月最具有发言权,不过也联系不上,所以我们就从各个方面客观入手分析。 首先《明朝那些事儿》顾名思义讲的就是明朝的事儿,明朝的国祚是276年,起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所以全书以1644年结束,是很正常的情况。南 明身为 明 朝 以 后 的 割据 政权,延续时间又不长,内部历史又是各种混乱,所以没有延伸也正常。
虽然很多人在个人情感上认为南 明也是 明 朝 一部分,但客观来说,有公元 1644 年3 月 李 自 成 攻破 北京 城 时 值 崇 祯 帝 自 缢 身 死,就意味着 明 朝 的 全 国 性 统治 结束。而后由忠于 明 朝 的 势力 拥立 明 朝 宗室藩王 建立的 南 明,其实拿不出手,只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因为到了1659 年 清军 南下,大量人口和财富损失,最终在1662 年 永历帝被吴三桂押往昆 进绞杀。
以这个来看,再考虑到南政权内斗不断、党争激烈、大臣与大臣之间缺乏同仇敌忾,更难以形成有效抵抗外敌威胁的情形,因此,即使是在短暂存在期间,也无法像东晋和南宋那样,在偏安一隅中维持长期稳定状态,从而可以算作进入民间记忆中的真正继承者。
最后,我们要理解的是,当时作者正在忙碌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将所有事件都详细记录下来,他选择了一个合理且符合他写作风格的地方作为结尾,而不是为了某种政治或道德上的考量而故意省略重要内容。在他的视角里,每一个事件都是小得没法再小的事,而非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期待去扩展故事线索。此外,由于文本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对待历史事件也有其主观色彩,因此自然而然地对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以避免过度揣测或误导读者对于复杂时代背景下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