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只写到1644年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之谜
今天,我们来探讨明朝的国祚以及它结束后的南明政权。《明朝那些事儿》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特点赢得了读者的心,但为什么作者在书中没有继续讲述1644年之后的故事呢?
首先,《明朝那些事儿》顾名思义讲的是明朝的事迹,始于1368年,终于1644年。因此,全书以1644年的结束为终点,这种安排是合理且自然的。南明作为后来的割据政权,其时间不长,并伴随着内部混乱,因此,没有延伸至南明,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许多人情感上认为南 明也是明朝的一部分,但从客观角度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就意味着全国性统治已经结束。清军入主中原后,由忠于清室或拥立宗室藩王建立了南明政权,如弘光、隆武、绍武和永历四个政权,它们各有其短暂存在和失败。
然而,从1659年永历帝逃往缅甸到1662年的被吴三桂押往昆米绞杀,这段时间内,即使是在偏安一隅的情况下,也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局面。这也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大敌当前而党争激烈,大臣间缺乏同仇敌忾,而彼此防备相互攻击,不仅如此,他们之间还存在严重的背叛与暗算。
从继统关系来看,每个皇帝都不是直接血缘关系,而且前后继承关系也不连贯,这些都是导致内战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最终结果正如我们所见,那些曾经高声称霸的大臣,最终还是在自己的手中找到了灭亡之路。
总结来说,如果要将《明朝那些事儿》延伸至南 明,那么涉及到的复杂性和深度将会远超想象。但当时作者并未选择这样做,他可能考虑到对自己本职工作造成影响,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挑战。他在“后记”中提到了自己对此类作品并不执着,只希望能够尽快完成任务,并休息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理解他为何没有继续追写这段充满变数和挫折的小小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