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智慧之光黄得功
黄得功,字虎山,明末开原卫人,以勇猛闻名军中。其母早逝,他年幼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胆略。在辽东战事中,他以刀立足于军中,斩敌二级获赏五十两白银,为母亲偿还酿酒之钱。
1636年升任副总兵,随总督熊文灿讨伐变民,立下战绩,被封太子太师。1640年在板石畈大败变民军,与刘良佐合力击败张献忠部将马武、王兴国,其中王兴国为张献忠养子,因勇猛著称。黄得功面对箭雨不屈,在转战十余日后取得重大胜利。
1642年移镇庐州,其后受封靖南伯。清兵入侵时,他与刘良佐、高杰共同抗敌,但因史可法的策略被迫和解。他曾试图报复高杰,但朝廷阻止了他的计划,最终移镇庐州。
当清兵再次进攻时,黄得功率领部队抵抗,并在荻港大战中英勇牺牲。他虽无学问,却以天性中的忠义著称。在真假太子的争议中,他提出了犹豫的看法,即使知道真相,也未敢轻言。此外他擅用铁鞭而被称为“黄闯子”,且对百姓颇有威望,有生祠设立于庐州、桐城等地,其墓位于仪真方山母墓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