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被安史之乱征服后的皇帝八次仓皇出逃凄楚记忆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八次仓皇逃离,凄楚记忆。其中,一次是由李嗣业、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收复的川蜀(今四川)和灵州(今宁夏),历时一年四个月;一次是吐蕃占领长安期间,唐代宗出幸陕州,但不久撤回;还有两次是泾原兵变和黄巢之乱中的收复战役,以及朱玫之乱时的逃亡。
这些战役中,有一次是李晟收复咸阳、奉天和梁州(均今陕西)的九个月战争;有一次是在李克用的领导下,于川蜀地区持续了四年五个月的战斗;还有一次数年三个月的战事,由李昌符和王行瑜共同参与。
此外,还有两阶段唐昭宗被迫离开京师的情况。一阶段是在895年,由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邠州节度使王行瑜争夺唐昭宗而导致其逃往终南山石门镇,一后来因败退回京师。第二阶段,在896年至897年的战争中,唐昭宗被迫再次离开长安,与第二阶段相似的是他前往渭水北边打算投奔太原,但途中改变计划,最终返回京师。
最后一个事件,是朱温建立后梁,并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其后的开封成为东京。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唐朝面临内忧外患困境,而皇帝们不得不多次仓促逃离,以求生存。在这段历史上,每一次出幸都充满了惊险与艰辛,为中国古代政治史增添了一道悲壮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