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除了开国皇帝和末代皇帝外为什么大多数名人在自然风光中默默无闻
元朝除了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其他皇帝大多数默默无闻,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历史不过百年,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其历史确实相对较短。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退往大漠,共传五世十一帝,其中忽必烈和妥懽帖睦尔两人在位时间占去了三分之二。中间的九位皇帝总共执政时间不过40年,每位平均四年左右,可见皇位更迭频繁。
第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帝元英宗,在1323年的南坡遭遇铁木迭儿义子的刺杀后,即被称为“南宫之变”。之后,内乱不断,皇帝如换马观花般频繁更替。
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孙孙铁木尔除掉杀害英宗凶手后即位,是泰定帝。1328年泰定去世后,由丞相倒剌拉拥立泰定儿子阿速吉吧为顺帝。但同时,有人不甘心真金系掌权,便分别派人迎周王、世与弟图帖睦尔。结果图帖睦尔于1328年在大都称帝,是文宗,而顺帝被杀害。一时出现两君并立,最终文宗毒死明宗。此后,不断有兄终弟及的情况发生,使得百年的历史仅传五世,但有十一位皇主,大都是出自真金一系。
这些原因加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武功一般,以及蒙古民族名字生僻拗口,使得这些名声不大的君主无法留下深刻印记,因此成为人们熟知的少数几个人物。在这段夹缝间的小史料里,我们很难发现更多关于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