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的新希望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是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的杰出词章家和政治人物。他的才华从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在同榜鸿胪进士、会元的黄中庸等人之外,他的学问和才情远超同辈。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他以状元之姿荣登科举坛,为皇祐癸巳科状元。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其深厚学识和卓越才能的认可。在之后的仕途中,郑獬担任了多个职务,从通判陈州到直集贤院,再到度支判官、知制诰,这些职位上的表现都体现了他的能力与责任心。
当英宗即位后,他参与治理永昭山陵工程,但在面对民众反对劳动过重的情况下,郑獬提出了节俭建造的建议,并且主张广开言路,选拔贤良之士。在荆南期间,他提出“实干为本,不尚虚言”的观点,以实际行动帮助解决了大雨引起的问题。
然而,在神宗初年的政治斗争中,郑獬因极力进谏而得罪了一些朝臣,被迫离开京城。接着,由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新法持有保留态度,与王安石发生冲突,最终被贬为侍读学士。他在杭州期间又被调往青州,当时正值推行青苗法,但郑獬因为忧虑民众无辜受害而选择告病赋闲。
最终,在宋熙宁五年(1072)病逝于安州,有志者滕甫归来,将其棺柩入土为安。尽管生前家境贫寒,无力给子女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但他的名字依然流传至今,被后人铭记作为一个不畏强权、坚守道德原则的人物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