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选段徐代泉的旋律之声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忠实传承者,他的童年与庐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和《良宵》的独奏获得了安徽省艺校的入学资格。在那里,他深造三年,精通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的热爱远超黄梅戏,但当学校撤销了庐剧专业时,徐代泉被留校担任教学工作。尽管他心中有疑惑,但学校领导的话让他接受:要为庐剧留下一份遗产。
然而,这份种子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未能得到发芽生长。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再次招收庐剧班。期间,徐代泉一直寻求机会,最终决定转向黄梅戏学习。他采取了一种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从老师那里记谱。这不仅让他的技术得到了加强,而且比那些小孩还快地掌握了黄梅戏曲目。他最终成为了教材中的主要作者,为艺术学院提供几乎所有的黄梅戏教学曲目。
从事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它既苦又难。一方面是熬人的辛劳,一方面是面对丰富而复杂内容时所遇到的挑战。而且,与许多作曲家一样,徐代泉投入创作时全身心、无尽情,这使得他经常陷入写作状态中无法自拔,有时候连续七八天都不能完成一个音符。当作品完成后,那种轻松之感却难以言喻,只等演员录音完毕,再细听那些唱段,就会感到陶醉。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三个领域: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校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即便退休,也没有闲暇时间。作为一名著名作曲家,他为60多部教材编写过音乐,不仅限于黄梅戏,还包括其他如京剧、泗州戏等多个地方特色戲劇类型。在研究领域,他曾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主编“泗州戲”、“安慶弹腔”章节,并获奖。
至今65岁高龄的徐代泉仍然活跃于舞台,以其卓越贡献,在文化界享有盛誉。此前近20年的时间里,他曾担任安徽艺术学校及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戲音教研室主任,现在则继续担任中国戲曲學院及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之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