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良导演的黄梅戏歌曲视频在自然景观中绚烂呈现
自从我十岁在南庙小学读书时,我就开始跟随孟燮卿老师学习京剧。后来,我的父亲请了一位戏曲教师到家里教我戏。我十三岁那年,放弃了学校的学习,进入了厉家班学习戏曲,艺名叫乔慧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随着班级去了四川和云南。当我满十八岁的时候,我离开了师傅,在重庆加入了刘家班。战胜日本后,我回到南京,在江苏省内演出多场戏。建国后,我在芜湖、九江和安庆等地继续表演。
1952年,我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暑期艺术培训班,并担任了一支京剧队的副队长。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黄梅戏的知识。1953年的4月份,我被调到了安徽省黄梅戲剧团工作,不仅负责导演,还要指导新演员们练习基本功和舞蹈技巧。那一年9月,与李力平合作,我们一起创作并导演了一出名为《天仙配》的传统剧目。在这部作品中,《鹊桥》和《织绢》两场精彩纷呈的集体舞蹈尤其受欢迎。
之后,又有更多经典作品诞生,如《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年青的一代》,以及京剧中的《渡江第一船》,还有梆劇电影《寇准背靴》,以及参与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黄梅戲导演取得的一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