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黄梅戏之韵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
他的家乡流传着庐剧的美妙旋律,他在那些旋律中长大。1958年,凭借精湛的二胡技艺,他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那里的三年学习,让他深刻理解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自豪地说,自己对庐剧的了解和热爱远超黄梅戏。在同一届学员中,只有他坚持到底,最终成为唯一一个未放弃追求庐剧梦的人。然而,当他即将展现自己的才华时,学校却突然宣布取消庐剧专业。那个时代,何合浓被分配到庐剧团,而徐代泉则被留校担任教师。这一决定让人难以理解,但学校领导的话语深刻触动了他的心:他们要为庐剧种下根基。
尽管如此,这个“种子”没有机会茁壮成长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重新招收庐剧班,那30多年的时间里徐代泉一直在等待机会。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一门新的艺术形式——黄梅戏。他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学习,即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当老师讲解时,他认真记谱,一面听,一面写下每一个音符。由于他的功力之深,他比十几岁的小伙伴们学习得更快,不久后,学院的大部分黄梅戏教学曲目都是由他创作完成。
这一路走来充满挑战和艰辛。他不仅要忍受无尽的劳累,还要承受孤寂与贫困,因为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毕竟少见。而像许多作曲家一样,徐代泉投入工作时全身心、毫无保留。他曾经陷入创作的迷雾中,有时候连续七八天都无法写出一个音符。那时候,无论醒来还是睡觉,都仿佛沉浸在音乐之中,就像走火入魔一般。而当作品完成后,再次聆听那些歌声,那份陶醉之情难以用言语形容。
徐代泉回顾自己的生活,说自己做过三件事:教学、创作和研究。在教书方面,不仅在本院教授,也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即使退休,也从未真正闲下来。在创作上除了电视电影和舞台劇之外,还为60多部教学劇目創作音樂涵盖包括黃梅戲、廬劇、京劇、泗州戲等多種各地傳統藝術形式。在研究领域,他曾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编纂,并获得“編纂成果二等獎”。
提起安徽地方黃梅戲電視劇中的經典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張玉良》以及《祝福》,这些都是由著名音樂家徐代泉所創作或合作創作的一系列佳 作。今年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文化界的是徐代泉,此前曾任安徽艺术学校及大学艺术学院戏音教研室主任二十余年,现在作为中国戏曲学院及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继续传播自己的知识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