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即阴阳相合天京保卫战中的物品之韵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内家武术之一,以意为主导,外形随之。练习时,首重内在的心意与之相辅,使得外在的动作自然流畅。与之相对的是外家拳法,它以刚猛的外形为主,内心则随其而变化。
太极拳并非那些只讲究力量和速度的武术,而是追求松、圆、活、灵,一种沉稳而不失灵动感的运动方式。在其内部运动规律中,便体现了阴阳哲学,即阴助阳,阳助阴,两者相互融合,以意念为指导,这正是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我认为是在杨露禅之后逐渐形成,并且在此之后各门拳法逐步融入了太极理论,从而形成今日所见到的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方法。根据吴式太极拳的要求,其实践就是依靠意念来引领身体的一举一动,不需过度用力。一旦陷入强行使用力气,就偏离了正确道路。太极拳旨在锻炼皮肤触觉敏锐性,以及协调内心与身体之间的力量。
若想成为真正的太極修習者,不应一味追求攻擊对方,而应学会与对方共鸣,与对方同步移动。当你練習時,也應該设想一个假想敌,对手的一举一动都要留意。此外,还需要注意三合(上下左右)以及四合(前后上下)的协调性,使動作既圆满又自如。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文化,只有理解这些知识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练习中,你才能够掌握这门艺术。
总结来说,最核心的是让意识先行,用意识来指挥身体,让行动顺从你的思想。如果说没有意识就只是简单地舞蹈,那么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夫”。当然,在战斗策略上,我们也不能总是慢悠悠进行,有时候也要适时迅速回应,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让自己的反应更加自然和高效。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训练我们的感觉能力,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及对手的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
现在社会中有一些人把“ 太極操”称呼这种活动。我认为,这主要只是表演性的姿势练习,没有深入到真正在乎内心精神层面的探索。如果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动作,没有那份精神支撑,那这不过是个空洞无物的情景游戏。而我所说的“功夫”,其实就是那种完全把自己放在其中,将每个细微处都充满生命力的状态,是一种更接近人生本质的修养过程。
最后,如果让我概括一下我对于这一门艺术形式的一个认知: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既安然自得,又缓缓流转;既不急躁冒进,又不拖泥带水;既柔软易变,又能巧妙化解一切冲突;同时保持一种超然淡定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探索和实践这门技艺,那么效果就会显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