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挥剑太极阴阳合一之法在兵器中显现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内家武术之一,以意为主导,外形随之。练习时,首重内在心意的运用,带动外在形态的运动。相对之下,外家拳则以外形为主导,内在意念辅之。
太极拳并非完全依赖刚猛的力量,而是追求松、圆、活、灵,这种状态十分稳重,从其内部运动规律来看,就是阴阳和谐共生——以阴助阳,以阳助阴,阴阳相辅相成,用心思多,不用力气强,以心念为基础。这正是太极拳独特的特色。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是从杨露禅之后逐渐形成,在此之后各家拳法才开始向太极理论靠拢,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太极拳理论与实践方法。根据吴式太极拳要求,我们应将其视作纯粹的意行,即借由心念来引导动作,每一举手、一投足,都需遵循这一原则,一旦使用力度便会偏离正确路线。太極拳旨在训练皮肤毛发感官的敏锐性以及内外两方面的心理力量协调。如果单纯追求主动攻击,就不符合太極拳精神。它所讲述的是技巧战术,即与对方融合,与对方同行,当个人练习时,也应设想有敌人,并注意三合(上、中、下)及五方(左、右前后)的协调,要像水一样流畅自然地变化。
这使得它与其他形式如直线型打击而区别开来。在学习和实践中,要理解阴阳哲学,并将其作为指导进行修炼。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身体中的大、小阴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像水一样随环境改变而适应——这是与其他武术不同的地方,因为它们通常采用直接攻击方式。
总结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意识先于行动一步,让意识成为指挥者,而不是盲目或无目的地行动。此外,对于战略操作而言,它建议“对方不动,我也保持静止;对方微动,我更早些移动”,即先发制人但又不失柔韧。而且,它主要是在提升觉察力和感觉敏捷性上做文章,并寻求顺势化解敌人的进攻方式。
目前社会上提到的“ 太极操”只是针对体态姿势和腰腿功夫的一种训练,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心灵深层次活动。如果只注重表面的架子,没有实际应用,那么就是一种展示而非真正在深层次推广传统武艺的手段。
最后,我认为好的 太極練習應具備幾個特點:一是中正安舒,每一個動作都要達至平衡與安靜;二是缓慢松静,這是一種區分於其他武術的地方,要慢練,要注重每一次動作背後的情況;三是圆润自如,如同万向轴一般,无论何处转弯都显得顺畅;四是不用力就能达到效果,这是一种借助他人的力量效用的技巧;五以柔克刚,如同云般轻盈,又如水般流畅隐藏着致命一击;六是保持心理平衡,用静默去掌握快速变化。这六个字可以概括為:中松旋空合,沉稳活灵畅。当我们按照这样的原则去练习 太極,则其特点就会更加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