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华柳贯诗韵
柳贯,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元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博学多通,在经史、百氏、数术、方技及释道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官至翰林待制,并担任国史院编修官,是元代著名的“儒林四杰”之一,与虞集、揭傒斯和黄溍齐名。
柳贯不仅在文坛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也是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曾先后任教于江山县教谕和昌国州学正职位,还曾担任国子助教和博士,影响了众多学生,其中最为著名者包括宋濂、危素、何时中等。他的学问渊博,被誉为“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柳贯留下了一系列作品,如《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字系》、《柳待制文集》、《待制集》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文学创作的高超水平。在他的诗作中,以古硬奇逸见长,如其代表作《山桥》,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此外,他也擅长撰写墓铭碑表以及兴学修桥等应用性文章,其散文风格严整,有论说事详而词核,为当时所称颂。
尽管他的官方职位仅止于五品,但在当时社会影响力不小。柳贯以其严谨态度批评当时社会风气与文坛现象,对此他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问题,如人们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益事业,以及一些才子只注重浮夸,而非真实探索知识。这一批评直指时代问题,让人回味无穷。在他的生活晚期,由于朝廷重用,他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上,最终病逝于大都(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