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坚不能被称作隋朝的太祖在南朝乐府中历史之谜又一次浮现
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之父杨忠虽未登基皇位,但因其子称帝后,出于孝道被追谥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即隋太祖。因此,隋太祖不能被称作杨坚。这种区别涉及到“谥号”和“庙号”的差异。
古代对君主的评价有褒贬之分,便于通过“谥法”来表彰他们的德行,如晋文公、汉文帝等。但也有平谥,用以纪念那些虽然无大过但国家却衰落或灭亡的君主。而庙号则是后人根据功绩给予的尊称,只有在国家有功的人才会被赐予。
自唐朝起,“谥号”的字数逐渐增多,使得单纯的评定作用变得复杂化。一般而言,开国皇帝被称为祖,而继承者则为宗,如唐高祖后的唐太宗、唐高宗;宋太祖后的宋太宗。此外明朝有一些例外,如朱棣自封成祖,但他的确立也没有争议。
至于明朝中对于庙号的问题,则与明朝的大礼议事件有关。在传统上,每个正殿只能供奉九位先辈,而当时已有的八位先辈无法移动,因此必须移除的是最远的一位,即明太宗朱棣。这也是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能从原来的位置移走的原因之一。
清朝康熙一世,其庙号圣祖,是由雍正所赐,因为他完成了对吴三桂和葛尔丹两次叛乱的事业,这体现了他再造国家的情况。在其他如仁宗、孝宗等,他们都因为贤能或某种特质而获得这些名字,比如宋仁宗就因为其治国能力得到赞誉;思宗由于其作为天子的身份,被认为是理想君主;光宗尽管在位时间短暂,但也因其善良而受到赞扬;玄宗和真宗则因为喜欢文学艺术或者炼丹术而留名史册。
随着年号制度简化,一年的名称变得更加直接易懂,从此之后,对历史人物评价更容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