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龙袍背后的秘密
在许多清朝戏剧中,讲述的故事往往曲解了历史的真相,因此使观众误解了。很多人都认为皇帝穿着龙袍是必然的,既然是黄袍加身,那么也一定就是明的,除了睡觉之外,什么时候都不脱离这身龙袍,以显示自己的天命之身。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准确的。皇帝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穿着一件带有龙图案的明式龙袍,每个场合并不适合穿着这样的服饰。
在一些重要活动中,比如祭祀、婚礼、圣节庆祝、大规模朝会和接待外宾等情况下,虽然皇帝所穿的是带有龙纹样的衣服,但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龙袍”,而是朝服或称为朝装。这一点与我们通常对“龙袍”的理解不同。
《大清会典》记载,从来就没有统一规定说皇帝必须每次参加重大活动时都要穿戴特定的服饰。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里,皇帝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和款式来进行更换。例如,在正式的一日例行公务上,他可能会选择明黄色的朝服;若是在天文仪式或者祈雨仪式上,则需着蓝色;在向日祷告的时候则用红色;而在夜晚举行月亮崇拜时,则使用白色的朝服。
由此可见,即便普通百姓们随意地选择衣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封建王室对于衣物选择严格制度化的情况。而即使是位居九五至尊的大清君主,也不得不遵循这些规矩,不得随心所欲。此间体现出了一种从高贵到平凡,从自由到束缚的情景转变,使我们重新思考那些被动态演绎成传奇故事的事实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