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在中国民间故事中被描绘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它由什么人组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卧底将军”施亚夫回忆说:“伪军一部分人是没有组织、自发地抗战,觉得收编他们不行,于是他们最后走了伪军这条路;另一部分就是工人,其中少数是被日军俘虏过来的。”
在华日军对各地政策不同,导致伪軍的组员各有差异。彭施鲁时为抗联二路軍第四軍留守處主任,九十多岁高龄的他回忆道:“在困难的时候,叛逃是很难避免的。”
随着战事的发展,一些正规軍,在第一、抗戰第二的原則下,投降日軍。1941年,有少將參議林建五公開表示:敵後堅持確實不易,萬不得已時,可以考慮投佯問題。
此外,一些與蒋介石不合的“雜牌軍”為保存實力,也舉起了降日白旗。
恽前程老人說:“伪軍從部隊出來,不過名義上叫曲線救國。原来在中,他們的任務是叛變之後仍然對抗我們。”
據1946年統計,只是在魯西北一地,被日佔區轄下的日本警察和匠兵殺害者就有47335人,被暗殺者1518人,由於日佔區轄下的日本警察和匠兵所導致病残致死者為319162人。
对于为什么有人会加入侵略者的军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新四軍左勇印象中,“敌后坚持确实不易”,有些士兵宁愿选择投降,因为生活条件更好。而且,对于一些士兵来说,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算了,无需太多政治考虑。
然而,有些士兵还是愿意参加八路军,有些则希望回到家乡,但由于缺乏物资和财政支持,他们往往只能选择继续做自己之前的事情,即成为所谓的心腹汉奸或者当真正的地主阶级的小弟弟。但到了战争结束后,大量的人开始反水,并尝试回到正常社会,而对于那些过去作为敌人的汉奸来说,他们也必须面对自己的行为和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