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伪军又是怎样的存在
它由什么人组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卧底将军”施亚夫回忆说:“伪军一部分人是没有组织、自发地抗战,觉得收编他们不行,于是他们最后走了伪军这条路;另一部分就是工人,其中少数是被日军俘虏过来的。”
在华日军对各地政策不同,导致伪军的组员各有差异,伪满日军颁布了强制征兵规定,满19岁的壮丁,需入伍服役3年。除投降的部分东北军外,也有一些抗联叛徒加入。
随着战事的发展,一些正规軍,在第一、抗戰第二的原則下,有時候會投降日軍。1941年,有位少將參議林建五公開表示:敵後堅持確實不易,如果不得已,就可以考慮投於日本的一方。
此外,一些與蒋介石不合的人為了保存實力,也舉起了降日白旗。曾打入敵人的內部的一位老人說:“這些人從部隊裡出來,其名義上叫曲線救國。在他們當中,他們的心態很無所謂。”
據1946年的統計,只要在魯西北一地,被日本和其傀儡政權殺害者就有47335人,被暗殺者1518人,由於日本和其傀儡政權導致病殘致死者的數字高達319162人。
對於新四軍左勇來說,這支「偽軍」的作戰力並不好。他們怕得很,小心翼翼地打仗。而且,這支「偽軍」也受到日本人的監視,每個班都配有日本士兵去監控他們的手腳。
一個夏天晚上的夜晚,一位時為暫編第五十一師上尉連長易慶明曾經和一個汶萊士兵在前線上聊過天。在易慶明記憶中,那個汶萊士兵還算有些良心,他說:「我大喊,我是中國人,你別打中國人人,不要打中國人人。我問他為什麼要攻擊我們,他回答說『我們也是沒有辦法,不攻擊你們不能活下去』。」
而且,即使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敗之后,大多數「偽軍」到1944年才開始逃跑或反水。最後,在抗戰勝利後,這種情況仍然發生著,因為缺乏資金和物資的大量「偽軍」選擇先假降八路,再大量叛變轉投,而一些真正忠誠的人則選擇繼續留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