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是最垃圾的朝代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在现代的眼光下,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职业。然而,这份职业的门槛高得吓人,所以能够做到位的皇帝寥寥可数,而那些敷衍了事或严重背离职责的人则占据多数。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皇帝而言,教育成了一大难题。
当然,文化基础课程如四书五经等依然有著名学者教授,但实际操作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不能让退休的大款来给预备役的大款上班指导吧?所以,有些聪明绝顶的皇帝提出了创意:编写当皇帝工作案例,以古代为镜鉴,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份工作。
明代宗朱祁钰就曾编撰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其实是由明宣宗时期的一位探花、修撰官林文等人于景泰四年前准备好的,由代宗自己署名完成。在职期间,一位正在担任皇帝职务的人编写教材给自己看,或许有些奇怪——虽然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是常理。但对于那位代宗来说,他确实有些特别之处。
他曾经是被派去谦守北京,当过英宗复辟后遭遇夺门之变、土木堡之变并最终被俘虏的一员。他原本是宣宗第二子,但由于家族背景问题,他从小生活在宫外没有接受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教育。但随着英宗被俘瓦剌威胁迫使他监国,他不得不迅速接管政权,并改元景泰。
尽管他的登基过程充满了紧急情况,却似乎对这个位置抱有一定的热情。他召回忠诚的大臣,将朝堂恢复正常运作。在成为皇帝第四年,他命令编纂《历代君鉴》这本速成指南。这本书完成后,他显然感到满意,因为参与编写的人物,如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林文很快便升至左庶子兼侍讲一职。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未来几年的命运将会怎样——即英宗复辟能否成功篡夺王权。
《历代君鉴》内容浩瀚共计五十卷,每卷都包含若干个代表性事件,让每一位读者都能通过这些故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这样的巨大的篇幅,只能借助现有的历史资料快速编辑而成。比如宋仁宗三年五月的一个故事:“(宋仁宗天圣)三年,五月,幸南御庄观刈麦,闻民舍机杼声,不解其何也,因问之,则乃贫妇也,因赐以茶帛。”正是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记载。每个领导者的行为之前,都会标注“善可为法”,这种表述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意味着提醒他们要学习那些值得效仿的事迹,而避免错误。此外,还附上了史家的评价,使每一段历史都有了定论与评判,《历代君鉴》及其体制,便成为了典型的情境式培训材料,为那些希望掌握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提供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