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皇帝的职场智慧指南(图)
在现代的眼光下,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一份工作。然而,这份工作的难度极高,因此,一直以来只有少数人能够干得出色,而许多人却因无法有效地行使职责而导致形象受损。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进行皇帝这一职业的教育?虽然古代文人的学识无疑令人敬佩,但实际操作则显得相当棘手,不能简单地让退休的君主临时担任实习指导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聪明绝顶的君主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编写关于当皇帝这份工作的案例教材,以往事为镜,学习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业。明代宗朱祁钰就是这样做了,他编写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实际上是在景泰四年(1453年)由林文等臣僚预修完成,并在宣德五年(1430年)的基础上增补完善。当时朱祁钰应该扮演着招标和验收者的角色,不过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情感原因,最终署名权还是归给了他。在职期间,由于可能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朱祁钰编写教材给自己看似乎有些奇怪——尽管按照传统观念来讲,即便是到了驾崩,也能算作“学到驾崩”。不过说到底,这位代宗皇帝确实有些特殊。
朱祁钰,就是那个经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事件的人物。他是宣宗皇帝第二子,在宣宗去世后,他的大哥被封为郕王,而他自己则被封为郕王。但是成分不好导致他从小长于宫外,从未接受过当皇帝所需的职业培训。然而,当英宗被俘后,他不得不紧急接替成为监国者,并在次年的改元景泰中正式登基。他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却似乎对自己的职责抱有一定的热情。他重视谦虚,对忠诚的人才表示尊重。在担任皇帝四周年纪念日,他下令制作《历代君鉴》这部速成教材。
这本书最终完成后,朱祁钰对其感到满意,这可以从他参与编修人员林文升官至左庶子兼侍讲的事迹中看出。此时他的心思还远未想到即将发生的大逆转——他的大哥英宗将要复辇,使他的政权覆灭。而编写《历代君鉴》,作为加强自身职业技能和修养的手段,这位景泰帝展现了一种对此类职业充满热爱的心态。
《历代君鉴》共计五十卷,每一卷又包含若干个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考虑到篇幅宏大且时间紧迫,它主要通过采摘现成史料编辑而成,如宋仁宗部分内容,就直接摘自司马光撰著的《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相关章节。而每个例子前,都特别注明“善可为法”,这是司马光在撰述《资治通鉴》时提出的理念,用以提醒后来的朝廷领袖们什么样的行为值得效仿,以及哪些行为应当避免。在结尾处,则会附上史家的评语或评论,为读者提供进一步参考。因此,《历代君鉴》无疑是一部典型化、针对当今某一特定职业群体(即那些想要掌握如何成为合格皇后的政治家)的案例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