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庆功阁二十四功臣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在现代的眼光下,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持续学习才能掌握的职业。然而,这门职业的高难度意味着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成功地驾驭其职责,而更多的人则可能会走上误入歧途的道路,破坏这一职业形象。因此,对于如何进行皇帝这一职业教育,成为一个深刻的问题。
明代宗朱祁钰,他对此有所感悟,便创作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教材。这本书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1453年)预修而成,并在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编写完成。在这过程中,代宗皇帝扮演了如同招标人和验收者的角色,但最终署名权归他所有。这一做法虽然有些奇怪,却也反映出当时皇帝对于自己职位技能提升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曾经担任谦保卫北京,并经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重大事件。他作为宣宗第二子,在宣宗去世后的大哥朱祁镇即位,即英宗时,被封为郕王。由于他的生母成分并不优越,他从小就长于宫外,没有接受过传统意义上的当皇帝教育。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宗被俘之后,他临危受命监国,并在次年改元景泰。在接管大权后,他提倡“用谦”,召回忠义之士,以期整顿朝堂秩序。
为了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与修养,当上皇帝第四年的景泰皇帝便命令大臣们编写了一本名为《历代君鉴》的速成教材。这部教材收录了五十卷,每一卷都是对历朝历代某些代表性的皇帝事迹进行讲述。由于篇幅浩大且时间紧迫,它实际上是根据现存史料摘录编辑而成,比如宋仁宗天圣三年幸南御庄刈麦的情节,就主要来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每一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前,还特意标注“善可为法”,提醒后来的领袖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而结束处,则以史家的评价来总结前人的事迹。
《历代君鉴》及其编制体例,可以看作是一本针对如何成为合格皇帝提供案例式教学手册,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资料,也许它能激励那些追求更好政治领导力的人们,不断探索并完善自己的政治智慧与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