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为何饶命汤和(图)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丛林法则中,伴君如伴虎是再恰当不过的话。朱元璋一登基,便开始大杀功臣,他那些曾同他并肩作战、共谋天下的大将们一个接一个地被他斩尽杀绝,只有信国公汤和幸运地逃过了这场大屠杀。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对子孙后代安全的深切忧虑。他认为自己死后,如果留下那些赫赫战功的老臣,那么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就像陈桥兵变那样,一旦出现新赵匡胤,整个国家都可能陷入混乱。因此,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他想方设法把这些旧臣除掉,以确保子孙后代能够安稳继承大统。
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父皇您杀得太多了,这会伤害到君臣之间的关系。”朱元璋沉默良久,然后用荆棘比喻那些可能威胁到太子的将领,说:“我所杀的人,都不是为了你好,他们是未来可能威胁到你的敌人,我把他们除掉,是在为你造福。”
汤和原本也是“荆棘上的刺”,但他的机警与自律使他能及时撤退,不贪图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的命运以及家人的生命。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更早年与其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更有资格,但汤和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在关键时刻率先承认朱元璋的地位。
他不争功,而是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当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爵时,汤和只是被降为侯爵,但他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只是在皇帝面前诚恳自我检讨,最终获得宽恕,并几年后才被晉升為信國公。
汤和识相知趣,与皇帝的心思相契合,以此来保护自己。在《明史·汤和传》中记载,“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意思是随着时间推移,朱元璋越来越担心掌握军权的大臣,因此汤和主动请求解除军权,并且表达愿意回乡居住,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即刻拨款,让他衣锦还乡,并让他在老家造房。
然而,当回到故乡后的汤和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又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会受到监视,因此整日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谈国家大事,也不会结交地方官或乡绅给人一种只贪图享受而已,对政治漠然的一种印象,让朱元 Scarlett放心。
最终,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高龄逝世,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谓备极哀荣。这种情况,使得人们不得不惊叹于历史奇迹——即便是在铁血般想要消灭所有功臣的情况下,也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幸存下来,如同《明史》中的描述“沉敏多智数”,这是真实反映了他的能力。而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