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有多少部崇祯皇帝南迁能拯救朝局吗疑问在于他是否已失去民心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内党争依旧无法平息,加上连绵不断的灾害和民变,百姓已至忍耐极限。在此紧要关头,明朝的存亡仅剩时间问题。当时,如果崇祯皇帝想挽救明朝,他能否采取直接南迁的策略呢?历史中有类似案例,如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政权、司马睿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因此,有人认为崇祯皇帝也可以在南方建立“南明”政权。
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如此行动,其说服力可能超过福王朱由崧所建立的“南明”,因为朱由崧在位期间出现过多次称帝事件,这引发了大众对其统治合法性的质疑。而且,没有那么多的人称帝,“南明”的政治统一性和战斗力将得以提升。
尽管这种设想美妙,但它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民心问题。随着大明走向末期,它已经失去了民心。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边疆来看,大量将领因袁崇焕被杀而自危,最终投降清军或保持独立,不是由于信任君主,而是出于民族气节之故。
其二,从朝廷内部来说,大臣们与崇祯皇帝之间存在离心倾向。大臣们不愿意为无效战争捐款,更不愿意相信他能够有效使用这些资源。此外,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大臣们纷纷投靠他,只留下孤立无援的崇祯皇帝。
其三,从士族阶层来看,他们是否会支持或者跟随崇祯逃往南方也是个未知数。一方面有衣冠 南渡 的世家贵族,一方面也有地处当地士族。如果他们对未来持怀疑态度,或许不会欢迎他的到来。
其四,从民间角度考察,当时老百姓因为大量征税而深恶痛绝,对任何革命势力的支持都比对政府更为积极。农民起义军如李自成、张献忠获得了广泛支持,其规模远超过去任何时代,与现代社会相比,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力量,即使是在新的环境下也不太可能放弃反抗。
总结起来,即便是采取“建制”、“移植”之策,也难以改变现实中的挑战——如何赢得人民的心,让他们重新拥护并支持中央集权体制。在面临巨大的社会动荡与经济困境的情况下,无论是北移还是移居,都难以解决根本的问题——恢复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仰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