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郑和命运的逆风之堡(图)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郑和下西洋》使郑和这个名字更加家喻户晓。有观众可能还不清楚,朝阳区的东坝是改变郑和命运的关键之所。
东坝古镇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它初名安乐城,后来几易其名,元延祐年间改称郑村坝,明万历年间改称东坝至今。它距朝阳门十余公里,被视为古都北京东郊的“门槛”,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地位。
说到东坝,不得不提的是阜通河,即元至元年间开挖的人工运河。在通惠河通航之前,对京城漕运发挥过重要作用。这条河西起今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光熙门,东至楼梓庄乡沙窝村入温榆河,是今朝阳区的一条“内河”。由于地势西高东低,为航运安全、顺畅,建有土坝,其中包括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坼、西阳 坚· 郑村 址·王 村 址·深沟 址各一个。这其中的 郑村 址则是漕运沿线的重要码头,也是商业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地方之一。
郑和本姓马,以云南人回族著称。他14岁被送到北京,在燕王府做宦官。朱棣上台后赐马和以郑姓,更名为太监 Zheng 和,并提拔为四品官直接参与朝政。此外,他也曾在历史上七次下西洋。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关于刘备儿子刘禅居住于此的事迹传说,有关三国时魏灭蜀后刘备被置洛阳城中受封“安乐公”的故事,以及他受到封号后的心情:“乐不思蜀”。
另外,这里还有许多知名墓葬,如清固伦和敬公主及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墓地,以及大学士刘墉亲自监修的这座墓地。同时这里还有著名庙宇如马神庙及娘娘庙,其中娘娘庙即北京有名五顶之一——“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