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人仍迷恋明朝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挽救末日恐怕民心已去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运。然而,朝内的党争仍旧不息,加上连年的灾害与民变,百姓忍无可忍,最终多地爆发起义。明朝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其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当时,如果崇祯皇帝想挽救大明的命运,他是否能采取南迁救国之策呢?历史中有过类似尝试,但对于崇祯来说,最大的难题是他已失去了民心。
崇祯皇帝并非被吊死于煤山,而是在“南巡”,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在历史上,有些君主成功实施了南迁策略,如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因此,一些人认为,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迁,也有可能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
如果崇祯皇帝真的选择了这一道路,比福王朱由崧所建立的“南明”更具说服力。朱由崧所建立的政权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缺乏统一和合法性。此外,在朱由崧时代,不断出现称帝者,使得政权分裂加剧。如果当时是崇祯皇帝主导,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尽管这样的一种设想颇为迷人,但它忽视了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民心问题。大明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即使是最好的政策也无法改变臣子们对他的失望和不信任。这源于边关将领对杀袁崇焕后的安全感缺失,以及朝中的大臣对他领导能力的怀疑,以及士族阶层对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担忧。此外,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量征税和经济困境使他们更加倾向于支持农民起义军,而不是中央政府。
因此,无论如何安排,都很难预见到一个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重新获得民心的情况。而且,即便是李自成或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他们也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来消除他们看似不可战胜的大明帝国,从而确保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这个假设性的方案似乎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