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像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历经朝代的轮回中以丰富多彩的菜肴和独特烹饪技艺温柔地抚慰着每一个人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他不仅好色,而且对食物有着极高的追求。在他的生活中,饮食与情欲相得益彰。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和旺盛荷尔蒙,他需要摄入各种能够增强体力的食品。这种对于美食的热爱,使他在享受美食时也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据说,在戚继光守卫登州期间,一种名为“腌肭脐”的海兽被专门捕捞来供张居正使用,这种海狗肾被认为具有壮阳效果。王世贞记录了一个故事,说当张居正喝下这种汤后,便感到奇热、心烦、身体发烧,连冬天都戴不住帽子。这一现象很快在京城传开,并成为了万历年间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之所以如此,对待饮食有一定的要求,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无论是宴会还是应酬,官员们总是能吃到最好的菜品。而这样的环境,也促使厨师们不断提高他们的手艺,以适应官员们日益增长的口味需求。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位士夫买了一位妾,她原来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缕葱丝工人。当时太师府的厨房规模巨大,就像是一个营队一样。而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则讲述了年羹尧的一个姬妾曾经负责将军每天要吃的小炒肉,每次都要提前一日准备。她甚至用一只肥猪做饭,只挑选最精致的一块给将军,而平民只能买斤计量购买肉类,所以做出这样高档小炒肉简直难以想象。
蔡京因饿死,其余的人如年羹尧虽遭雍正在杭州看城门,但仍旧无法享受到简单点心。此二人各为宋和清时代权贵人物,他们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的骄横跋扈,让人联想到那些拥有能够吃尽一切美味,却始终无法满足自己嘴巴和胃口的人们。这些人的堕落,或许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推动者之一?如果要评定他们的话,不知道是否应该算作推动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