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之役苏轼遭贬传统文化故事佳品味诗文心境变
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苏轼黄州之谜
在历史长河中,苏轼的名声如星辰般璀璨,但他也曾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乌台诗案后,他被贬到黄州,一个偏远的地方。这里,是他的新家,也是他创作生活中的转折点。
元丰三年的大年初一,苏轼与长子一起离开京城,被押送到了黄州。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他们在二月初一终于到达。在这个地方,没有官舍可住,他们只能暂时借住在山间的一座旧庙里,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定惠院”。
虽然生性豁达,但这次贬谪还是给了苏轼极大的打击。他从一个朝廷上的明星沦为了边远地区的小官员,即使失去了自由。他写信给朋友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这是他陷入孤独的境地,就像《卜算子》里的情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艺术追求,不屈不挠。面对困难,他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过去可能有些锋芒毕露,有些自以为是。
随着全家人的到来,这种精神慰藉让他的心情稍微好转。但生活仍然艰难。一家老小二十多口,在废弃驿站“临皋亭”挤作一团。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钱财,他们不得不勒紧腰带,每天花费有限度。此时,一百五十文就成了巨额开支。
元丰四年(1081),他们生活日益困苦。然而,当马正卿挺身而出,为他申请了一块耕地时,这一切都有了改变。他开始种田耕作,从未劳动过的人物竟成了农夫。在此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意义。
东坡成为他的别号,而他的作品更是流传千古。在这个地方,他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个性,最终脱胎换骨,对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进行了融合和批判。在这里,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在黄州,那些恣意跳脱的情愫渐渐收敛,而深邃豁达的情怀更加显著。比如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在移汝州之前,苏轼留下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尽管最终离开,但那些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一段文化史上的传奇故事——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苏轼黄州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