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南宋大将孟珙在自然之战场上侮辱金国皇后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著称,南阳郡涅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自幼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多书,尤精医学。何颙赏识其才智,将来必为良医。
张仲景处于东汉末年,当时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荒野遍布,人民饥寒交迫。瘟疫频发,他目击家门悲痛,对此感愤而发愤研究医学,为解脱人民疾苦立志。他曾拜师张伯祖学习医学,与之尽得其传。
他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研读了《素问》、《灵枢》等古代医书,并对“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了发展。他还“博采众方”,搜集广泛的有效方药及民间验方,并研究针刺、灸烙等多种具体治法。
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与同行,他到洛阳一带行医。在接触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的王粲时,他发现王粲患有可怕的疠疾,但后者不听他的建议,最终眉毛脱落而死。
尽管当官但热爱医疗工作,不久挂冠遁去少室山专心总结经验并撰写《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完成,其后经历整理和分编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两部分。这部作品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对中医治疗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誉为“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