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元朝完结的自然风光
张仲景,名机,以“张长沙”闻名,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据传他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寿七十岁左右。他自小好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了许多书,其中尤其是医学方面的书籍。
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果然,他成为了“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他目击了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悲惨景象,这让他深感悲伤并决定投身于医学研究。张仲景曾拜师学习于宗族中的医者张伯祖,并尽得其传。
他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与经验。他研读了《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对《素问》的影响最大。在实践中,他发展出对伤寒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即认为所有热病都是由外感引起的,因此称为“伤寒”。
除了“勤求古训”,张仲景还广泛搜集众多治病方药,并研究民间验方。他还涉猎针刺、灸烙、温熨、药摩等多种具体治法。
在洛阳城一带行医期间,他认识到了文学史上著名诗人王粲即将患上疠疾,但王粲未能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导致眉毛脱落并早逝。
尽管当官但并不热衷,张仲景最终挂冠遁去少室山专注撰写医学著作,最终完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作品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以及处理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它创造性地确立了一套辨证施治原则,并奠定理法方药的基础。该书中的三百多个方剂至今仍被认为具有较高疗效,有助于推动中医疗法学科发展。此外,该作品对亚洲各国,如日本、中朝等国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之一。